学术成果
  • 新媒体与辛亥革命精神的传播

    今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和辛亥革命105周年。如何更广泛且更深入地传播和继承辛亥革命精神,是我们新一代媒体人所要思考的问题。...

    16-11-03 15:17:24

  • 孙中山与阳明心学

    孙中山先生撰写《建国方略》,勾勒含“心理建设”“实业建设”与“社会建设”的系统建设工程。本文仅就“心理建设”,透视它与传统心学的渊源关系,并从中得到启迪。...

    16-11-01 16:57:50

  • 谭人凤华兴会会籍新考

    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谭人凤华兴会会籍问题经历了一个由肯定到否定的变化。本文根据相关资料,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

    16-11-01 16:38:51

  • 章太炎《癸丑长春筹边》诗考论

    汤志钧先生所编《章太炎政论选集》收录了题为《癸丑长春筹边》的章氏诗两首中的一首。一百多年来,学界对其写作背景、写作时间等问题上说法不一,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章氏的另一首诗也...

    16-11-01 16:38:43

  • 蔡锷与军务院——纪念蔡锷逝世100周年

    护国战争爆发后,为了团结已宣布独立的各省共同对付袁世凯及其反动政府,南方护国军领导人筹组军务院。在军务院组建前后,蔡锷对此态度究竟如何?...

    16-11-01 16:38:33

  • 论蔡锷治川——纪念蔡锷逝世100周年

    护国战争后期,蔡锷以“再造共和”之盛誉而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四川督军兼署省长。尽管蔡锷此时喉病十分严重,但为了四川能够早日得以安定,他毅然决定扶病赴任。...

    16-11-01 15:28:51

  • 武汉:从中古重镇到近代都会

    武汉到底有多大年纪?这样的问题恐怕让众多的武汉人语塞。一座城市“市龄”的确定,并非简单追溯出某一久远年代便可了事,而必须将其纳入该城市发展的历程中作系统考查。...

    16-10-31 14:00:18

  • 从朝廷天下到国家社会——辛亥革命前后的思想转折

    天下一词在中国本土的思想体系中有多重涵义,可以指代涵盖华夏和四裔的地理空间,也能够形容与朝廷对应的百姓,前者近于当下常说的世界,后者则带有民间的意味。分立而同构的天下、...

    17-08-04 08:59:10

  • 蔡锷督办经界始末——纪念蔡锷逝世100周年

    督办经界局事务,是蔡锷居京期间担任的重要职务之一。但在以往的蔡锷研究中,对此却往往以袁世凯借此职务羁縻蔡锷而一笔带过。...

    16-10-31 09:08:20

  • 学理性记忆——毕业论文中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爆发,一直引发学生界持续的反思。其中,学理性的反思则不囿于史实考订,具有浓厚的思辩性及带有主观色彩的“条理性”。...

    16-10-28 15:42:41

  • 四川保路运动与辛亥革命

    四川保路运动在辛亥革命中起止导火线的作用,为辛亥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将彪炳史册,永照千秋。...

    16-10-27 13:43:07

  • 袁世凯祭天照片辨伪

    关于1914年冬至袁世凯祭天活动,现存有大量的档案、中外报刊报道、当事人回忆录等文字史料,但也不要忘了还有一句话,叫做有图有真相。...

    16-10-20 14:04:26

  • 再谈孙中山伦敦蒙难的史实、纪念与书写

    孙中山去世后,被国民党奉为“国父”,开始具有神圣的地位,伦敦被囚事件也具有了耶稣被钉十字架般的伟大意义。...

    16-09-29 08:50:11

  • 马勇:重构晚清叙事

    历史是永远消逝的过去,一百个史学家会有一百个近代史的表述,一百个文学家也会有一百个文学的想象。历史是所有人文学科中主观性最强的学问。这也是其魔力所在。...

    16-09-22 08:50:54

  • 辛亥命案:力与法的冲突

    辛亥革命对中国国运与民生产生的巨大影响世所共睹。有人为辛亥革命建立共和而顶礼歌颂,有人为辛亥革命中断立宪扼腕叹息。...

    16-09-21 13:50:35

  • 邵元冲对孙中山思想的“曲解”

    邵元冲,字翼如,是孙中山的老部下,也是国民党要人。邵元冲著有《孙文主义总论》(1926)等书,对孙中山的思想有许多阐释、发挥“曲解”。...

    16-09-20 09:13:56

  • 论孙中山的民族平等思想

    作为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孙中山,他对民族问题的关注和重视,正是从民族平等问题开始的;他对民族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也是围绕着民族平等问题进行的。...

    16-10-08 09:34:19

  • 孙中山的博爱观

    “博爱”是孙中山政治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孙中山把“博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视为理想的最高境界和追求的最远目标。...

    16-10-08 09:34:50

  • 《南社诗话》中的孙中山史事

    汪精卫出身文学世家,于1929年前后写成的《南社诗话》,以刊布孙中山战友诗词作品为经,以保存革命史料为纬,寓政治褒贬于文学评点之中。...

    16-09-08 09:27:29

  • “洹上渔翁”——辛亥年间袁世凯的公众形象与权势格局

    在武昌起义爆发之前,清廷对于应付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已经表现得力不从心。在清廷围绕袁世凯的“起用”问题上,驻外使节、朝野官绅和地方督抚都在不同程度上卷入其中。...

    16-09-05 09:32:11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