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辛亥革命精神的传播

辛亥革命网 2016-11-03 15:17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何蒙 查看:

今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和辛亥革命105周年。如何更广泛且更深入地传播和继承辛亥革命精神,是我们新一代媒体人所要思考的问题。

  今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和辛亥革命105周年。在百年的时间内,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发展为世界东方的崛起大国。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的革命情景已经模糊,唯有革命精神却在几代人的口耳相授和字里行间流传至今。但是,口耳相授毕竟有其局限性,那些写在期刊、专著中的文章也逐渐被人束之高阁。如何更广泛且更深入地传播和继承辛亥革命精神,是我们新一代媒体人所要思考的问题。

  在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近代报业就有了一定的发展,形成了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而此时,各地起义风起云涌,革命的推动和发展离不开宣传。《民报》、《苏报》、《大江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等革命报刊为辛亥革命摇旗呐喊,起到了一定的舆论推动作用。同时,革命报刊开启民智,让新思想逐渐为人民所接受,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之后,学界开始对辛亥革命精神进行总结,部分革命志士也相继出版回忆录,对自己的革命经历进行叙述,影响也十分广泛。如:冯自由著《革命逸史》、张难先著《湖北革命知之录》等。

  新中国成立后,对辛亥革命的研究与探讨一直持续至今,并在辛亥革命100周年时达到一个高峰。许多祖辈父辈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家庭纷纷推出文集,来纪念那段历史。对于辛亥革命精神的传承,也形成了明显的地域特征。在湖北、广东、北京、江苏等与辛亥革命有着密切联系的省份,辛亥革命在这些地区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在全民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大形势过去之后,民众对辛亥革命的关注度逐渐回落,继续回归到之前这种明显的小众化和地域性特征,又使得辛亥革命精神的传播和继承暴露出问题。

  现如今,网络媒体的强势发展,逐步将纸媒、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资源集中化,以更快的速度、更广泛的受众、更丰富的表现形势占据传播领域的大片山河,其中,移动互联网风头更劲,随着无线网络的兴起,也让网络媒体的传播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将新媒体与传承辛亥革命精神结合起来,是我们需要做与正在做的。

  相对于传统媒体严格的内容编辑审查制度,新媒体更为自由,同时表现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发布者,发布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内容。而网络的传播范围广,也就克服了对辛亥革命精神的小众化传播。

  从传播形式上来看,传统意义上的受众变成了发布者。现代人利用碎片化的休闲时间,可以随时随地在相关网站进行投稿或在个人自媒体进行发布。人们将与辛亥革命相关的文章、图片、音视频上传到网上,可以使这些资料进行全球共享。而现有的传统媒体也应建立或完善相应的网络平台(如网站、移动客户端等),将纸质信息,尤其是一些珍贵的辛亥革命文献及口述史料编辑上传。这样既可以保护史料本身,也能够将极少见的资料让更多人知晓。

  同时,由于新媒体的交互性强,传播速度快,各地的辛亥革命专家、辛亥革命志士后裔及相关人士可以利用新媒体及时建立联系,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互通信息,甚至进行实时直播。这样,线上互动与传统的线下活动相结合,对辛亥革命精神的传播将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

  从传播内容上来看,现在传播辛亥革命知识不能局限于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的介绍和反思,而应该讲侧重点放在辛亥革命精神的继承上。新媒体对正能量的传播,是非常有效的。当下,对辛亥革命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应该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从百年前的革命宣传来看,当时主张的思想如“五族共和”、“振兴中华”等在今天都有指导意义。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先生,就是要弘扬辛亥革命精神,而辛亥革命精神的基本内涵就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这一点正好与“中国梦”的内涵相一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成为了弘扬辛亥革命精神的新要求。所以,传播辛亥革命精神的内容要紧密结合“中国梦”这一历史命题,从各个角度体现我国的发展与日新月异的变化,让辛亥革命精神变得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

  从传播受众上来看,辛亥革命精神需要薪火相传,就应该让年轻人多了解这段历史。而新媒体的受众以年轻人居多,所以,用新媒体向年轻人传播辛亥革命精神,让他们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创造未来。同时,新媒体将全球联系起来,受众呈现全球化趋势。用新媒体向全球网友介绍最新的辛亥革命资讯和研究成果,这样能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扩大辛亥革命的国际影响力,将辛亥革命精神更加深入地传播。

  时代在发展,辛亥革命所追求的民族振兴,我们现在仍然在为之奋斗。从百年前的摇旗呐喊到如今的网络互联,辛亥革命精神的传播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过渡。而辛亥革命精神,也因为时代变迁赋予了新的含义。在这个互联的时代,利用新媒体弘扬辛亥革命精神,是大势所趋。孙中山先生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我们顺应趋势,与时俱进,就一定能将辛亥革命精神代代传扬。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