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绍兴人民对皖浙起义死难烈士的纪(8)

辛亥革命网 2011-03-1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裘士雄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清光绪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1907年7月6日)、六月初六(7月15日),徐锡麟、秋瑾这两位皖浙起义的策划者、领军人物先后喋血皖江和轩亭口

  民国十二年(1923)7月15日,蔡元培撰《徐梅生传》,谈及“长男锡麟,深沉果敢,于清末联本省会党,企革命,复赴安徽,冀乘机握兵权,占为根据地。事泄,早发,手毙巡抚满人恩铭。虽所图未遂,而影响于辛亥之役甚大,世所为徐烈士者也。”蔡元培在《徐梅生传》一文中除主要叙述传主生平外,也谈及徐伟等亲属,对于了解和研究徐锡麟家世和徐案发生前后的徐家情况十分有用。

  民国十三年(1924),东浦热诚学校师生自编自演话剧《碧血花》。该剧重现徐锡麟为革命献身的英勇形象,激励后人立志报国。

  民国十四年(1925)6月下旬、7月上旬,鲁迅写就《补白》,最初发表于1925年6月26日、7月3日、7月10日出版的《莽原》周刊第十期、第十一期和第十二期。他在这篇杂文中揭露和鞭挞清政府利用徐案“大捕党人”的罪行。

  民国十四年(1925)12月29日,鲁迅撰《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最初发表于1926年1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一期。他写道:

  秋瑾女士,就是死于告密的,革命后暂时称为“女侠”,现在是不大听见有人提起了。革命一起,她的故乡就到了一个都督,——等于现在之所谓督军,——也是她的同志:王金发。他捉住了杀害她的谋主,调集了告密的案卷,要为她报仇。然而终于将那谋主释放了,据说是因为已经成了民国,大家不应该再修旧怨罢。但等到二次革命失败后,王金发却被袁世凯的走狗枪决了,与有力的是他所释放的杀过秋瑾的谋主。

  这人现在也已“寿终正寝”了,但在那里继续跋扈出没着的也还是这一流人,所以秋瑾的故乡也还是那样的故乡,年复一年,丝毫没有长进。

  在这里,鲁迅不仅以秋瑾为例,告诫后人吸取血的教训,提高斗争艺术水平和革命警惕性,而且,对于当局忽视对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宣传及其故乡的“丝毫没有长进”,表示了遗憾的态度。

  民国十五年(1926)11月18日,鲁迅撰《范爱农》一文,最初发表于1926年12月25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二十四期。他在文中回忆道:

  (清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一天早晨,辟头就看见一条从中国来的电报,大概是:

  “安徽巡抚恩铭被Jo Shiki Rin刺杀,刺客就擒。”

  大家一怔之后,便容光焕发地互相告语,并且研究这刺客是谁,汉字是怎样三个字。但只要是绍兴人,又不专看教科书的,却早已明白了。这是徐锡麟,他留学回国之后,在做安徽候补道,办着巡警事务,正合于刺杀巡抚的地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