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语文64年咏叹调(6)

辛亥革命网 2013-12-09 00:00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网 作者:秦悦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我们的记忆里,无论课堂内外、生活还是工作,语文从未缺席过。读书、识字、明理、树立价值观,人生的重要一课往往都是从语文课开始的

  1978年由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中,“政治标准第一”仍是原则。不过,在4年后的修订版大纲中,教育部第一次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课的特点进行”的要求。在1990年,国家对语文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因素。

  1977年,邓小平复出主持工作之后,立即指示恢复中小学教育秩序,重组人民教育出版社,并对新教材作了如下要求: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尽管“文革”中一直处于混乱状态的中小学教材编撰工作开始走上正轨,但1977年当年的语文教科书仍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左”的痕迹。

    1978年,这是一个真正的新纪元的开始,中小学生们拿到了和过去十多年完全不一样的新书。后来有学者评价说,这套课本清除了十年动乱时期的许多谬误,改正了在政治与业务、理论与实践等问题上的一些不适当的处理方法,吸取了国际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更重要的是,“进行了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改革”。

  1986年,国家再次颁布新的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要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四年后的1990年,国家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并第一次提出了语文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要求。提出要对小学生、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感情,树立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新时期:向人性回归 人教社不再一统天下

 

现在使用的语文课本封面

  九十年代末,部分专家开始对语文教学进行新一轮的反思。1997年,《北京文学》刊登文章,认为现行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的桎梏、语文的扭曲、文学的悲哀”。这些声音,为新一轮的语文课内容变革拉开了序幕。

  一些语文老师注意到,在新世纪的语文课本中,“爱情”这一曾经讳莫如深的字眼也不再那么敏感。在人教版初三语文课本《泰坦尼克号》一文的对白中,就出现了“我爱你,杰克”这样的表白。而且,在很多教材中,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

  新世纪之初的课改更加放开了教材的编纂,使语文教材迅速从人教社一统天下发展为各地版本教材群雄并举,甚至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域,也选择使用不同的版本。

  新中国语文走过64年的风雨历程,她如何能继续健康、坚定地走下去,这不只是教育专家才该考虑的问题,因为我们谁都离不开语文。

  (综合《北京晨报》、中国新闻网、《中国教育报》、《开明读本》等报道及资料)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