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蚕种场与中华职教社的渊源

辛亥革命网 2019-04-11 09:32 来源:团结报 作者:王荣 王抒滟 查看:

镇江的蚕种场是近代镇江蚕桑业实践的历史见证。镇江有两个蚕种场与中华职业教育社有着历史渊源。

镇江蚕种场旧址

  1917年5月6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联合蔡元培、梁启超、张謇、宋汉章等48位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在上海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奋力倡导、研究和推行职业教育,开创了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先河。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华职业教育社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大力宣传和支援抗战,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实现团结抗日奔走呼吁。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职业教育社逐渐成为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职业教育团体。

  镇江的蚕种场是近代镇江蚕桑业实践的历史见证。镇江有两个蚕种场与中华职业教育社有着历史渊源。

  镇江蚕种场

  1929年10月,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职业学校等创办三益蚕种场。资本8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性质,目的是提倡女子职业教育,改进农村妇女生活。占地320亩,屋基28亩。栽桑91000余株,蚕室等房110间。场址位于京沪线桥头镇板凳山。场内除工作人员外,还有镇江女子职业中学及全国蚕丝改良会派学生在蚕期(春、秋)来场实习。蚕种由中国合众蚕丝改良会代销。

  1930年,冷御秋(中华职业教育社早期主要负责人之一)、陆小波(时任镇江商会会长)创办高资均益蚕种场,隶属均益农产育种公司。

  1932年,严惠宇、陆小波接办永和蚕种场(1920年由夏楚白创办),更名为益民蚕种场。1937年凌氏兄弟投资,建立了益民二场,因抗日战争爆发而未投产。

  抗战期间,镇江蚕桑业遭到日军破坏。抗日战争胜利后,益民、益民分场、均益、三益等场改组为“四益农产育种场”,冷御秋任董事长,严惠宇任总经理,江恒源等为董事。四益农场与中华职业教育社密切合作,发展迅速,设有四个部(种植部、蚕种部、畜牧部、园艺部)九个场,共垦荒3000余亩,年产蚕种12万张,行销苏南、浙江、安徽、山东等地。

  1952年1月,四益农产育种场由镇江市政府接管,同年12月27日,更名为江苏省蚕种场,归江苏省农林厅管理。嗣后,原四益农产育种场一、二分场和四摆渡蚕种场合并成立镇江蚕种场,其它分场划归丹徒县政府领导。

  女职蚕种场

  1926年10月,冷御秋联合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江恒源等人成立以蚕桑科为主的私立镇江女子职业学校董事会,冷御秋任董事长。1927年,学校正式开办,学制3年,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利用唐儒箴捐赠的奁田26亩作学校桑园基地,自办蚕场供学生实习,创办之初有学生73人,教学仪器、标本、图书较为完备,不收学宿费,膳食费只收一半,经费来源大半靠出售蚕种的收入,除职教社定期补助外,悉由冷御秋募集。该校还编印《养蚕浅说》,传播和普及养蚕知识。1930年获准立案,改校名为私立镇江女子初级职业中学,次年获得江苏省拨办学补助款1000元,设蚕桑科、家事师范科各两级,学生共150人,教职员16人。1933年有蚕桑科两级,家事师范科3级,在校学生219人,教职员19人,桑园扩大到117亩。抗战爆发后,学校被迫停办。抗战胜利后,蚕桑科由教育部托办,师范科由江苏省教育厅托办。1949年初,冷御秋将自有永安蚕种场计桑室50余间、桑田90余亩赠与学校。1952年,改为公办“苏南蚕桑学校”,1953年更名为“镇江农业学校”,1954年更名为镇江市第三中学。

  1930年,镇江女子职业学校开办“女职蚕种场”,校长法度兼任场长。创设女职蚕种场的目的是“以半工半读的形式体现平等教育,以工学结合的形式强化实践教学”。

  参与当年创办的老人回忆说,“无论半工半读,还是免费培训,都是实实在在地为贫困女子服务,做到了中华职教社办学‘举例示人’的作用。学员通过半工半读,不但自力更生地学到一技之长,而且‘半工’所得的收入,在支付上学费用之后,还能资助家用。”“除课堂教学外,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实训内容包括栽桑、采桑、养蚕(育蚕种、孵化、作茧)、缫丝等蚕桑生产的所有环节。蚕桑科教学过程完全按蚕桑生产的节奏安排,闲时进课堂,忙时进桑园、蚕房或缫丝车间,学生有时天不亮就起床,有时深夜还在蚕房。在教学方法上,学校注重自学辅导,重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讲究学以致用。课程具有典型工学结合的特征,既突出了职业学校教育注重实践教学的特点,又与缫丝等单一技术的职业短训有明显区别。”

  中华职业教育社改革了脱离生产劳动、脱离社会生活的传统教育,注重劳动和实习,强调“手脑并用”,提倡“生徒半日受课,半日工作,务期各种技能达于熟练”。其创办镇江蚕种场等工厂,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技能。学生们在镇江蚕种场等工厂上岗、实习,较快地掌握了一技之长,同时贫困学生通过“半工”获得继续读书求学的经济帮助,并直接与社会建立了联系。镇江蚕种场等工厂为学生提供“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平台,学生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训练有素的学员充实到镇江蚕种场的各个岗位,提高了植桑、养蚕、育种、缫丝的生产水平,从而使镇江的蚕桑事业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同时又达到了振兴实业的目的。

  镇江的蚕种场与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历史渊源,是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职业教育探索的一个缩影,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