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民革命的起源(1920—1925)(7)

辛亥革命网 2022-04-26 10:11 来源:团结杂志 作者:张生 查看:

苏俄、共产国际、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共同造就的国民革命,是外部因素和本土力量结合,彻底改写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即使在100年后的今天,东亚和世界仍然可以切身感受到它带来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

  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由党军改编,军长蒋介石,副军长何应钦;第二军由湘军改编,军长谭延闿,副军长鲁涤平;第三军由滇军改编,军长朱培德;第四军由粤军改编,军长李济深,此为初编成之国民革命军。后以李福林的“福军”为第五军,李为军长;以援鄂军、豫军、山陕军、赣军等零星部队,加上吴铁城的一个师,编为第六军,以援鄂军总司令程潜为军长。国民革命军乃得有6军之众,后设“总监”统领之,蒋介石为总监。1926年春,新桂系李宗仁等部编为第七军,湖南唐生智部编为第八军。

  按照苏联顾问加伦等人的意见,国民革命军的三三制编制方案得以确定:每师3团,9个营,27个步兵连。每连士兵99人,勤务兵9人,共108人。每团另配属机枪连(10人)、侦察连(11人)、技术连(通讯兵和工兵12人)、卫生连(13人)、后勤连(14人)和补充连(15人),这样,每团15个连。

  每师另设警卫营、炮兵营、通讯连、工兵连、供给连、补充营和若干其他兵种小分队。每师共有5500人,其中士兵4100人,特殊技术兵种450人,后勤850人,其余为参谋人员。独立旅下辖两个团,共有3200人,士兵与后勤人员的人数比例与师相同。

  八、巩固广东根据地的军事斗争

  黄埔军校建立后,广东形势瞬息万变,政治、军事、人事各方面的新陈代谢,在联俄与国共合作的背景下,加速进行。

  广州商团成立于辛亥年间,至1924年间,已经扩充至1.3万人左右,成为广州一股重要力量,汇丰银行买办陈廉伯总其事。即至此时,广州驻军众多,财政紧张,挹注困难。尤以刘震寰、杨希闵部“假借革命旗帜,横征暴敛,商民不堪其苦,迁怒于政府”,乃“密组中国反动党,托言商民自卫”,向香港德商“顺全隆洋行”订得大批枪械,8月4日向广州政府军政部领得护照,过了4天,即以货轮“哈辅”悬挪威旗入口,被孙中山知悉,即令大本营副官邓彦华和蒋介石率“江固”舰前往缉拿。商团事件由此爆发。

  事件发酵过程中,孙中山一面令将所缴军械分发朱培德等各部,一面再次布置北伐“另谋生路”。他告知蒋介石,广东为死地,原因有三:其一“英国之压迫”,罢市再延续下去,英国将对付大本营、“永丰”舰、黄埔三处,“数十分钟便可粉碎”;其二东江敌人之反攻,“鹿死谁手,殊难逆料”;其三“客军贪横,造出种种罪孽”。他提出,“现在之生路,即以北伐为最善。”9月12日,孙中山移大本营于韶关。

  孙中山是矛盾的。离开广州之际,他认为“商团已就范”,军械“当先发还商团”;并以可得百万“出发费”,令蒋介石发还枪械。另一方面,他痛斥英帝国主义为商团“叛乱”的指挥者,号召说:“吾人前此革命之口号曰:‘排满’,至今日吾人之口号,则改为‘推翻帝国主义者之干涉,以排除革命成功之最大障碍’。”10月10日,蒋介石电告孙中山已经将商团军械交李福林发还,子弹则等其缴足20万再发。而当天孙中山通电广州各要人,称商团“叛迹显露,万难再事姑息”,并成立革命军事委员会,亲任会长。10月11日,孙中山令许崇智、廖仲恺、汪精卫、蒋介石、陈友仁、谭平山为革命委员会全权委员,并得以会长名义打消商团罢市、收回关余,同时又令蒋介石收束黄埔,专力北伐。而俄国武器,“一枝不可分散”,全部运往韶关。10月14、15日黄埔军与商团激战,10月16日,商团副团长陈恭受乞和。黄埔军校用所缴获商团军械,又“成立了一个教导团”。

  在解决商团这个肘腋之患后,广州方面集中力量发动了对陈炯明的东征。1925年1月30日,蒋介石举行东征军总指挥就职仪式,滇军任左翼,由河源、老隆趋兴宁、五华,对付林虎所部;桂军任中路,围攻惠州;黄埔军计划与粤军一起,担任右翼,沿广九铁路,攻击淡水、平山、海陆丰,趋潮汕,攻击洪兆麟。2月2日,黄埔东征队组成,以教导团和炮兵营为主力,工兵队、辎重队、步兵一二三队为总预备队,另有政治宣传队一队。也有人称这些部队为“校军”。“所谓校军,实系军校在动员作战中之别称。”

  2月6日,粤军占领东莞、石龙。至10日,肃清广九路,而中路、左路未动。2月14日,黄埔军与粤军张民达师、许济旅追击至淡水。15日拂晓,教导团第一团何应钦等敌前指挥,掌旗手奋勇冲锋,首登城门。第二团和粤军随之亦攻入城中。15日上午,敌援军赶到,许济第七旅弹药耗尽,被迫退却,但教导团和粤军攻击敌军右翼,敌7000余众溃逃。在淡水,教导团俘虏2000余人,缴枪1000多支,获得孙中山嘉奖。

  2月20日,东征军与洪兆麟、叶举等在羊塘围再度激战,击垮敌军,“自此以后,则已胆寒,失其战斗力矣。”东征军追击敌军,粤军在三多祝击溃敌军有限抵抗,攻克海丰,与教导团会师。随即在鲤湖击败敌军,克服潮汕。2月26日,陈炯明由汕尾逃香港。

  3月13日,发生棉湖之战。棉湖战斗,得到苏联顾问加伦的高度评价:“棉湖一战的成绩,不独在中国所少见,即世界上亦是少有的。”“这样好的军队,这样好的官长,将来革命可以成功!”

  第一次东征后不久,刘震寰、杨希闵行迹败露。代理大元帅胡汉民发表通电称:东征之中,刘震寰桂军、杨希闵滇军“观望不战”。东征军在兴宁缴获杨希闵密电后,“始尽悉其勾结奸谋”。刘震寰亲自去云南纳款于唐继尧,“引兵入桂,以为图粤之张本”;杨希闵潜赴香港,“与北京密使共谋颠覆革命政府”。“六月四日遂公然占领广东省长公署、财政部等机关,反形尽揭”。鉴于刘、杨军种种反迹,党军和粤军乃于6月1日由潮汕出动,于11日抵达龙眼洞附近。与此同时,广州政府运动各工团罢工、商界罢市,“钳制逆军运输及给养”;并令湘军及朱培德部在北江扼要布防,切断刘、杨与北军联络。

  刘震寰乃调所部驻新街;杨希闵部滇军集中广州东北郊区及龙眼洞,图谋抵抗。回师部队与黄埔联络后,以主力由龙眼洞进击白云山;黄埔入伍生由赤冈塔、猎德渡河,向东山进攻;舰队则炮击石牌、猎德附近敌军阵地。11日午,回师军占领龙眼洞。12日,滇军指挥赵成梁被炮击毙,滇军遂溃退石井一带;刘震寰部被击溃后,亦退往石井,于是一同缴械。“为时不过两日,数万逆军,三年虎踞羊城,雄视一切,至是一扫而荡除之矣。”

  战斗中,黄埔军不断壮大。

  九、从国民政府成立到两广统一

  1925年6月15日,国民党中央决议组织国民政府。6月24日,“大本营总参议代行大元帅职权”胡汉民发表通电,表示接受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关于政府改组的决议案。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成立,按苏式制度,采合议制,委员16人为:汪精卫、胡汉民、张人杰、谭延闿、许崇智、于右任、张继、徐谦、林森、廖仲恺、戴季陶、伍朝枢、古应芬、朱培德、孙科、程潜;常务委员为:汪精卫、胡汉民、谭延闿、许崇智、林森(后胡汉民出洋,许崇智去沪,改伍朝枢、古应芬为常务委员);汪精卫为主席。同一天,发表《中华民国革命政府宣言》。宣言称,接受先大元帅之遗嘱,继续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之最大目的,在致中国于独立、平等、自由,故其最先著手即在废除不平等条约”。国民党将从帝国主义及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军阀手中收回主权,召开国民会议,还之国民。宣言指出,沙面惨案为帝国主义企图扼杀国民革命“方新之气”的证据,故国民党在22日至28日间发表了立即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宣言。当天,蒋介石草成“军政意见书”,并致函军事委员会各委员,认为“近见英人暴戾,更不能不准备实力与之决一死战”,并建议在军委会中设立“备战专门委员会”。7月3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

  1925年8月20日,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门前遇刺。当天下午,国民党中央任命汪精卫、许崇智和蒋介石组织“特别委员会”,授予其“政治、军事及警察权”,以应付时局。鲍罗廷和苏联顾问罗加乔夫参加会议。中共中央第二天发布的唁文指出,廖仲恺“正死在国民政府努力与英国帝国主义奋斗的时候”,“帝国主义者和反革命派的互相勾结而实行刺杀国民革命领袖的阴谋,实在再也用不着什么别的证据,已经明了到极点的了”,激励国民党“用果决奋勇的精神扑灭反革命派,努力与帝国主义者奋斗,巩固国民革命的势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2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