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代表人物的思想辨析(10)

辛亥革命网 2011-06-2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庄平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辛亥革命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志士仁人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前仆后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孙中山、黄兴、袁士凯和黎元洪。 ,辛亥革

  1月22日,袁世凯通知英国公使朱尔典,说是处境困难,准备辞职出京。当天朱尔典会同法、俄、日公使共同声明赞成清室退位。1月23日和25日,段祺瑞两电内阁,称前线军心动摇,共和思想难以遏止,同时责怪满清亲贵阻挠共和,各将领愤愤不平,将联衔陈情。

  1月26日,段祺瑞等四十七将领的联衔电报发出,要求明降谕旨,立定共和政体,以现内阁代表政府,担任对外事项,再行召集国民会议,组织共和政府。同日,宗社党健将军谘使良弼被革命党人炸死。反对退位的满清亲贵们闻风丧胆,善耆、溥伟分逃大连、青岛。1月29、30日的御前会议,王公大臣对于退位无人敢再持异议。

  2月3日,隆裕太后命袁全权与南方商谈优待条件,不再提国民会议。优待清室为袁与革命党间的预定方案,上海和议时唐绍仪已将原则提出,汪精卫草拟具体条款,由袁奏明,遍告满清亲贵。

  2月10日,经临时参议院通过优待条件,要点是清帝辞位,尊号仍存,中华民国待以外国君主之礼,给以岁用四百万元,暂居宫禁,清及蒙回藏世爵照旧。

  2月12日(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隆裕太后颁布宣统皇帝辞位懿旨,命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并由外务部照会各国公使。满清王公多避入东交民巷的使馆区,奕劻逃往天津租界。退位诏为南京方面所预拟,出自张謇之手,其中“命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政府”字样,则系袁世凯后添入的,作为自立政府的依据。延续了268年的清朝君主专制政权从这一天起正式告终。

  宣统退位虽为定局,袁世凯仍怕孙中山不肯辞职。二月初,由段祺瑞分电孙中山及黎元洪,主张南北两政府同时取消,预行推定总统。黎不满上海方面革命党人的挟制,为讨好于袁,以固自身地位,首先赞同。退位诏颁布的前一天,袁电告南京,谓共和为最良政体,清帝辞位之日,即帝政的终局,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以示履行孙的要求,孙自当实践辞职诺言,由袁任总统。退位诏颁布的后一日,袁即告“膺命组织政府”,自称“首领”,建立事实的政权。同日,孙向临时参议院辞职,荐袁自代,惟称袁不当以清帝委任为据,自组政府。袁称北方军队与蒙古代表已推他为总统,“清帝委任一层,无足再论”,表示他已经成了总统,无须定要南方相让。孙亦不再深究。

  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袁为第二任临时总统,仍选黎元洪为副总统,袁不等正式受命,即改称“新举临时大总统”,造成他的职位是先经清帝委任,北方推戴,再由民国临时参议院予以追认的印象。

  在和谈期间,孙中山已提出临时政府须设于南京的条件,在致参议院的辞职咨文内,再加声明,新任总统到南京就职之时,孙始解职,目的是要袁离开他的北京根据地,摆脱使馆区的特殊势力,使列强在北京失去作用。袁的南北成见甚深,更不愿置身于革命党控制下的南京,借口北方秩序不易维持,军旅须加部署,东三省人心未尽一致,推拖不肯南下。参议院一度同意政府设于北京,因孙中山与黄兴坚决反对,不得不出尔反尔,议决政府仍设南京。但是不满意孙、黄的章炳麟及苏、浙、湘、滇等省都督,均主建都北京。于是袁的态度益为强硬,声称舍北而南,窒碍无穷,北方军民意见纷纭,隐患实繁。外交使团也屡言袁不可离开北方。南京方面为使袁南下,派蔡元培、汪精卫、宋教仁为迎袁专使团,北上接袁。蔡元培等到北京之后两天。

  2月29日,北京发生兵变,天津、保定、通州。接连而起。各国公使调兵前来京津。黎元洪电请早定国都,成立政府,以杜外人干涉,万不宜舍北而南。段祺瑞、冯国璋力言政府须在北京,袁不能赴南京受任。蔡元培亦说兵变后外人极为激昂,如再发生兵变,外人将自由行动,必须速建统一政府于北京。南京有派兵北上助袁恢复秩序的提议,袁断然拒绝。参议院随后允许袁在北京受职。兵变是否出于袁的授意,虽不易肯定,但事后变兵未受任何处分,则为事实。此后兵变成为民国史上的常事。

  遵守宪法为孙对袁的第三个要求,宪法制定之前,先制定临时约法。

  3月7日,临时参议院开始讨论,3月11日公布,规定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总统、国务员行使统治权。人民一律平等,不分种族、阶级、宗教,均在法律上享有身体、家宅、财产、营业、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书信秘密、居住、迁移、信仰自由,有请愿、陈诉、诉讼、任官、考试、选举、被选举权利,及纳税、服兵役义务。立法权由参议院行使,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总统总揽政务,统率陆、海军,任命文武职员,但制定官制、官规,任命国务员、大使、公使及宣战、媾和、订立条约则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命令,均须国务员副署。约法施行十个月内,召集国会,制定宪法。

  就临时约法条文而论,关于民权的规定,与一般资产阶级民主国家无大不同,为中国前所未有之事。对于国会的权力,尽量提高,对于总统的权力,多方限制,与内阁制相近。袁自然知道这是同盟会为他而设,不甘俯首听命。日后袁与同盟会的冲突即由此而起。

  同盟会既以总统让袁,仍希望自行组织内阁,舍名取实,当然并非袁所愿,折衷的方案是由唐绍仪加入同盟会,出任内阁总理。唐与袁有二十余年的私情公谊,与孙中山又同为粤人,复有促成共和之功,正可居间折衷,沟通南北之见,促进袁和同盟会的合作。

  3月13日,袁世凯任命唐绍仪为国务总理,袁系的赵秉钧、段祺瑞、刘冠雄分任内务、陆军、海军总长,陆征祥任外交总长,立宪派的熊希龄任财政总长,同盟会的王宠惠、蔡元培、宋教仁、陈其美分任司法、教育、农林、工商总长。

  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总统职务,黄兴任南京留守,统辖南方各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