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报通信与辛亥革命再探

辛亥革命网 2021-12-20 10:14 来源:《民国档案》2021年第4期 作者:王东 查看:

武昌起义爆发后,在短短4个多月时间里,革命者就实现了创建民国、推翻清政府的目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技术角度考察,电报通信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晚清时期,由西方人发明的电报通信技术传入中国后,国内一些重要地方相继建设了电报线路。到1911年,国内的省会、通商口岸等重要城市大多都已开通电报业务。电报通信在晚清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辛亥革命爆发后,电报通信成为革命军用以推翻清王朝的重要工具之一。目前虽然已有一些研究者分析了电报通信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但是仍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如革命期间电报通信状况,各方采取的管控措施及使用情况等。本文通过挖掘相关史料,拟深入探究辛亥革命中电报通信的角色地位,以期为辛亥革命研究提供一个不同的技术视角。

  一、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军接管电报局

  武昌起义爆发前,武汉与外界有数条电报线路连接。武汉最早建成的电报线是1884年从南京沿长江经芜湖、九江至汉口的电报线。1886年,汉口至武昌的跨江电报线建成。次年,建成由汉口溯江而上经沙市、宜昌、重庆等地至成都的电报线。1890年,由沙市向北至襄阳的电报线设成。此线后延伸至老河口,并在甲午战争期间经河南荆紫关延展至西安。1897年,武昌经岳阳至长沙的电报线建成。此后,武昌经大冶通至九江的电报线设成。1900年,设成汉口至信阳电报线路,此线后向北一直延伸至北京。武昌起义爆发后,时人主要是利用由汉口向东经九江通往上海的线路及向北经河南直达北京的电报线传递信息。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发动起义,攻打城内各据点,揭开辛亥武昌首义序幕。起义军攻打湖广总督署时,湖广总督瑞澂组织力量进行短暂抵抗后,便弃城逃往停泊在武昌附近江面的“楚豫”兵舰上。由于起事仓促,起义新军并未事先切断武昌城内与外界的电报线。在占据武昌电报局后,起义军在阻断该局与外界通信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疏忽。据时任武昌电报局总办的庄亮华称:

  职局昨晚丑刻,有黄衣兵队五六十人,手持刀枪,撞门进局机器房、帐房,将机器全行拆毁,灯、钟、桌、椅、报底、洋帐亦尽行毁损,临行并将帐房内各物席卷而去,并云“我们系革党,特阻断交通,与瑞某作对,不与你们相干”等语,故未伤人。幸有存机在局,职道即督率领班,将机线立时补接,以资交通。

  从庄亮华叙述可知,起义军在11日凌晨1点到3点间到武昌电报局破坏通讯设备,但未发现该局还存有备用机器。当起义军离开后,电局人员利用局内留存的电报机,接上电线,继续拍发电报。因此,有报道称:“革党于十九夜[系农历日期,下同]起事时,先至武昌电局强停电机,不准官商电传达。半夜后始知该局设有两盘电机,遂一并看守,而瑞督之电奏已传达北京。”11日,汉口电报局致电各电局:“武昌两线于今晨两点四十分阻断,九江之线现亦不通,当饬巡丁前往赶修。”由此可知,武昌电报局与外界电报通信完全中断当在11日凌晨2点40分左右。另据武昌起义参与者吴醒汉在《武昌起义三日记》中回忆称:“步炮工兵合攻数小时,至天明,(二十日)瑞澂、张彪始皆退去。此时山前方面,已无敌踪,遂派二十九标二营排长王志超等去欢迎黎元洪外,复派李青山、张玉清、王起云等去毁电线。”据此也可知起义军真正切断武昌城内电报线路的时间应是在11日凌晨。因此,10日晚武昌起义枪声打响后的数小时内,武昌电报局与外界通信是通畅的。即便是起义军到电报局破坏电机设备后的一段时间内,该局仍可利用备存电报机继续拍发电报。这样,瑞澂向北京汇报武昌起义情况和向邻省求援的电报在10日晚有足够时间发送出去。由此也反映出当时起义发动确实很仓促。

  11日,革命军将领及武昌部分政界要人在湖北谘议局举行联席会议,原湖北谘议局议长汤化龙在会上表示:“此时武昌发难,各省均不晓得。须先通电各省,请一致响应,以助大功告成。”当晚,革命军各将领在湖北谘议局拟定各类通电,以号召他省响应起事,“二十日晚各同志在谘议局计画各事宜,及拟各种通电,异常忙碌,直至天明,即派人将电线恢复。”12日,革命军占领汉口,清军退守刘家庙车站一带。当日夜间,汉口电报局周围起火,电报生逃散,汉口电报局与外界电报通信暂时中断。

  14日,刚成立的湖北军政府接管了汉口电报局,允许外国人拍发电报。为防范电报局重新落入清政府手中,维持电报通信畅通,军政府积极采取措施,“邮电两局,均派军队守禁,盖以断□贼救援。”同时,军政府还以重兵押令电局报生工丁防护武汉境内线路。之后,军政府设立交通局,管辖电报等交通事务。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饬令交通局派熟悉电报技术人员到汉口电报局进行修理,以期尽快恢复使用。因此,汉口电报局及所辖线路虽有损坏,也能很快得到修复。

  军政府接管汉口电报局后,严格限制该局收发电报。16日,黎元洪召见汉口电报局洋总管蓝佩克(Langeback),向他申明了军政府对汉口电报局收发电报的规定:“革命军并不干涉发电一事,或用浅明英文,或用华文,悉听人便。惟华文电报须由革命军官员盖印之后,始能代发。至密码之电,惟外国政府官员所发始可收接。”17日,在革命军监管下的汉口电报局仍不易拍发华文电报,私人电报均需派专人送至九江电报局拍发。18日,革命军向刘家庙车站一带清军发动进攻,取得胜利。革命军随即切断了京汉铁路南段电报线路,使汉口与北京无法直接传递电报。之后,军政府仍严格管制汉口电报局拍发中文电报,“华文电报须经国民军检查允准始发”。军政府采取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防止时在汉口仍忠心清廷的人员利用电报向清政府通报消息,同时也可限制外界信息传入,尤其是遏制有关陆军大臣荫昌带兵南下消息的传播,以安人心。10月19日,《申报》报道称:“沪汉电线仍未修竣,发汉之电须由北京转递。本埠电局所收之电仅能发至九江。该处闻尚安静,外间谣传革军已将九江至汉口之电线割断,此信似不确实,惟汉口电局现仍由革军管理。”

  10月下旬,湖北军政府对所属机构进行改组,将原隶属政事部的交通局升为交通部,任命革命党人熊继贞为部长。熊继贞执掌交通部后,大力整顿武昌、汉口电报局。据时人日后回忆:“汉口电报局旧局长跑掉了,武昌电报局也急需整顿,还有些地方需要增置机构、人员,这都是刻不容缓的事。他(熊继贞)以革命毅力,尽先调用学过电报的革命士兵出任局长,如工程第八营的于郁文、章盛恺等,即在他的领导之下起了积极作用。”熊继贞的整顿保证了武汉电报通信机构的正常运作。由此也可以看到,湖北新军中的电信兵在维持武汉电报通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1月1日,清军攻陷汉口,革命军退守汉阳、武昌,汉口电报局又为清军夺去。不过此时武汉革命军与外界的电报通讯已不再受到制约,因为在此之前,邻省湖南、江西等已宣布独立,省内其他地方如黄州、宜昌等地也已反正。11月以后,南方各省也相继宣布独立。独立省份电报线路连成一片,全为革命军所掌控和使用。如当时南京电报局接到的各地电报局消息称:“浙省宁波属镇海电报局已于十三日早晨归革军;苏省常州属无锡电报局是夜被占;镇江电报局十八日早晨,扬州及南通州等处电局同夜归革党;临党河口电局十九日夜归革,而闽省福州电报局十九日早革党所占。”各地革命军起义后,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占领和接管所在地电报局,以切断敌方通信,并设置相应机构管辖各电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