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报通信与辛亥革命再探(5)

辛亥革命网 2021-12-20 10:14 来源:《民国档案》2021年第4期 作者:王东 查看:

武昌起义爆发后,在短短4个多月时间里,革命者就实现了创建民国、推翻清政府的目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技术角度考察,电报通信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四、电报通信与辛亥革命的推进

  1911年11月以后,独立省份不断增加,南方各省都连成一片。这些地方的官民使用电报通信也更加便利。电报通信对革命者推动革命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诸如革命者传递重要消息,发布有利于革命进行的信息等。

  (一)拍发宣告独立及敦促独立电文

  辛亥革命期间,很多地方的军政当局宣布独立消息,都会利用电报通信,以最快的速度向所属地区及外界社会通告传达。若电文再经报纸刊载,影响范围就会进一步扩大。如11月8日,江苏南通宣布独立,两天后上海报纸就刊登了该地总司令处发出的宣布独立电报:“军政分府、各报馆鉴:通州于十八日宣告独立,公推张謇为总司令长、许宏恩为军政长、孙宝书为民政长、刘桂馨为财政长,拟联合淮扬共维秩序。通州总司令处,皓。”11月9日,《新闻报》“公电”栏发表了旅沪广东绅商伍廷芳等人拍给广东官商各界敦促独立的公电:“广州制台、将军李、龙军门、邓宫保、梁廉访暨谘议局、自治研究社、商务总会、九善堂、七十二行商钧鉴:吾粤早一日独立,合省生命财产早一日安宁,气运所趋,人心所向,再存观望,后悔何及。望即宣布独立,以慰群望而保治安,急盼电复。”

  广西宣布独立后,都督沈秉堃急电各镇道府厅州县各路统领局卡:“桂省军民要求独立间不容发,稍一迟回,大乱立见。现已于筱日宣布,城市极安,改抚院为军政府,谘议局为议院外,一切机关用人行政均仍旧制。各省独立相继而起,安民保境,舍此莫由。”梧州接电后,各界人士均极欣喜,燃炮庆祝,并复电表示:“筱电到梧,万民欢呼,惟军政府成立,宜即改元,定制行赦,重罪减轻,轻罪全免,流匪招安,速练民兵,以固国本。尤望早布共和政体,以快人心。苍梧城自治会总董林绎叩贺。”

  正是依靠电报通信,很多地方发布的独立消息才得以快速扩散开来。武昌起义发生后,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其他一些省份地方出现独立的连锁反应,与这种信息的迅速传播有着重要关系。

  (二)扩大宣传,激励人心

  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军就已利用缴获的官电密码本,向清政府拍发威胁、恐吓等电报,加大宣传,以推动革命事业的进行。此后,这种方法一直得到利用。受战事影响,诸多地方通信渠道并不畅通。因而,革命者制造的舆论,外界一时间也难以查实,故能起到一些宣传上的效果。

  11月18日,杭州《汉民日报》发出一份临时传单,刊登了一封由武昌转发来的《北京光复之捷电》,落款署名为黎元洪,发给的地方有长沙、南京等处:

  据驻汉各国领事接各该国无线电报称,清摄政王、皇帝及满政府均逃出山海关外,北京已失守,并由清廷电关南京张督,饬将南京交付民国军等语,由各领事派员报告前来。满清政府既已推倒,汉室山河依然复旧,急行建立联邦国家,为对外之交涉。请尊处急速派全权委员来鄂,共商联邦政府组织之法。现满清既已推倒,此间北兵名义无属。如不投诚,即以土匪看待,尽数剿灭,已由敝府照会各驻汉领事矣,立盼复示。

  很明显,这封电报的内容完全是虚拟出来的,并不符合事实。该电是否由黎元洪授权发出,难以查知。杭州方面收到这封通电后,以传单形式将电文随同报纸派发出去,应对时人心理起到了一定的鼓舞和激励作用。当时,诸如此类以制造假信息推动革命进行的电报还有不少。

  (三)告诫破坏革命者

  对于支持清政府的人员,各种匿名形式的电报也纷纷出场,予以警告,甚至威胁恫吓,如当时有一湖南长沙致各报馆的电报指出:“冯国璋、王遇甲甘为满奴嗾使,为神人所共愤,天地所不容。现已派暗杀党百余人,非歼其全族不止。湖广公达。”1912年1月6日,《汉民日报》刊发了一则来自湖南长沙,署名为“湖南国民协会”的电报,拍送对象为各省都督各团体各报馆,其文称:

  汉奸杨度比附满酋,力请袁世凯出山,致祸结兵连,残害吾同胞数万,罪已应死。近复随同唐绍怡至沪议和,密遣党羽,分赴各省,鼓吹君主立宪谬说,冀得淆乱是非,遂其奸诈。若不速诛此贼,何以对我死义诸先烈。敝会及两省人民,已将该贼宣告死刑。惟闻该贼踪迹诡秘,刻尚潜匿沪宁等处,敢乞各省都督,通告所属,一体严拿,并恳沪都督及各团体派探密缉。如果弋获,即请就地正法,声布罪状,以谢天下。湘中人士无任感祷。

  远隔重洋的华侨利用电报技术,也能及时将他们的意见迅速传回国内。如旅美芝加哥华侨拍电给各报馆:“项城宜与汉族总统,勿任满清利用,以延虏祚。如果甘为满奴,誓为三百九五兆人寸磔此汉奸,以谢同胞。”留日学生也致电国内各报馆:“政府借法比债,希图歼灭吾族,资政院既不能抗议,又从而主之。如此办法,惟有与天下共诛之,望各省抗税,以作后援。”

  以上仅选取了数封电文进行说明。在实际中,革命党人及其支持者会利用电报通信,进行一切有利于推动革命形势发展的宣传。

  (四)及时沟通各方信息

  1911年11月以后,各独立省份军政府也主要是利用电报通信,互通信息,交流意见,共谋推进革命事业。这些军政府各要人往来的电报,当时多刊布于报纸上。如1911年11月25日,《新闻报》第1张版面中首次出现“各省军政府要电”栏,内中刊登了原山东巡抚孙宝琦、福建都督孙道仁、江北都督蒋雁行、沪军都督陈其美等关于组织中央政府、请兵助战、维护地方秩序等内容的电报。当时《新闻报》的日发行量已有1万多份。这些电文经报纸转载,进一步扩大了它们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具体到一些要人,电报的使用量也是相当可观的。例如,1912年1至2月,孙中山所发电报有171封,日均拍发电报将近3通。由此也反映出当时孙中山与各方信息交流的频繁。

  军政府拍发的电报,清政府也有收到一些。如11月27日,镇江军政府司令林述庆致电上海、苏州等地都督:“汉阳不能保守,大局急迫。敝处曾急电闽粤,挑选劲旅,就海道猛攻天津,直捣伪京,以图牵制。”11月30日,沪军都督陈其美致电各省都督:“武昌确无恙,曾有电到此。惟汉阳战云密布,北兵残毁无人理,令人发指。幸我各省援师陆续到达,扫荡丑虏,指顾间事也。江宁初六、初七两日迭获胜仗,除占领地已曾通电外,现得悉是日击毙吴王两伪统领,敌军大为夺气。”这两份电报都出自清政府官方档案,题名都注明为“革命党通电”。

  当时,被报纸刊登出来的军政府电文应只是一部分,各方往来电报实际数量当更为庞大。独立省份军政府当局借助电报,能及时交流和发表他们对于革命形势的意见,推动着革命向前发展。

  结语

  武昌起义爆发后,在短短4个多月时间里,革命者就实现了创建民国、推翻清政府的目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此,学术界已有诸多研究。从技术角度考察,电报通信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到辛亥革命中电报通信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革命各方用以迅速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武昌起义爆发不久,就有外人指出电报对于推动革命进行的重要价值:“现汉口电报局既在革党掌握,只须善为设施,则革命运动必能推广。”在此后的革命进程中,革命军也积极利用电报通信,联络及号召各方响应,推动革命向各地迅速蔓延。在与清军斗争、南北议和、商建民国政府等事情中,各方电报往来更是络绎不绝。于是,1912年3月27日,北京《民视报》发表时评“电报与共和”,称“自去年八月十九日以至于今,无时不有电报,无事不有电报。说者谓中国之革命为电报之革命,其信然欤。”并举例道:“谋独立以电报,举都督以电报,以至停战以电报,议和又以电报。主张君主以电报,主张共和又以电报。”等到宣布共和后,“举总统者以电报,贺总统者亦以电报。争地点则以电报争之,议国政则以电报议之。”因而“吾于是而益信电报之功用,诚所谓一纸贤于十万师也。”总之,在辛亥革命中,电报通信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是推动革命迅速发展的要素之一。

  (本文首刊于《民国档案》2021年第4期,原题《电报通信与辛亥革命再探》,作者王东为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讲师。原文注释从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