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下)(2)

辛亥革命网 2011-10-0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林如俭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当时钟敲过2010年10月10日10时,我开始酝酿和书写这个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文集,预定于2011年10月10日10时前完成。这是一个随感集,所以暂时不

  第三批稽勋官费留学生名单(66名)如下[13]

  汪兆铭、陈宪民、张承梄、张承、梁定蓟、梁定吾、褚重行、曾仲明、方汉城、邝林、邝灼、陈剑虹、陈淑南、杨乃荣、朱葆康、张群、张传琨、蒋志清、朱家骅、周廷勋、杨德六、戴天仇、俞恩澜、王传熊、李宏、张君谋、李朋、傅梦豪、欧庆初、曾醒、方君瑛、陈冰如、庐极辉、陈中兴、李丞、李凤生、李滦、李光驷、喻继香、沈复兴、汤逵、俞铸、彭素民、巫玉麟、赵勇昭、芩树阶、吴坚、何贯中、何其雄、李伴奎、洪承蒸、陈新、邹云汉、林佐群、朱大猷、黎勇翔、何克平、陈铣侯、赵实魁、赵实诗、蔡大辅、罗良骏、陈国桢、陈道行、钱守范、曾尚武。

  第一批二十五名学生的派出通知见诸于中华民国元年《政府公报,公文,十月初十日,第一百六十三号》中的教育部呈文[11],但名单没有公开。本文上述人名系根据临时稽勋局局长冯自由的书籍《革命逸史》中的记载抄录[14],是他晚年的回忆,故不完全。在第一批名单中比较著名的有杨铨(杏佛),他原在上海中国公学肄业,参加了同盟会和武昌义举,南京政府成立后在孙中山总统府秘书处收发组工作。经黄复生推荐,被派往美国留学[15]。林启一也获得选派,本想到法国研究数学,但蔡元培(孑民)说他已有几年教书经验,应到北京政府教育部襄助改革学制,审查新编的教科书,于是林启一本人放弃留学。

  第二批名单见诸于中华民国二年《政府公报,通告,七月二日第四百十五号》中的临时稽勋局通告[12]。该通告要求所列各学生凭临时稽勋局的证明书到教育部去办理出国手续。其中吴永珊即后来成为著名中国共产党人的吴玉章先生。他是1903年到日本的四川籍自费留学生,1906年转为岗山第六高等学校工科官费留学生,最早的中国同盟会会员。1907年主持《四川》杂志,宣传革命。同年参与组织共进会。1909年参与策划广州黄花岗起义。1911年8月,在保路运动中他参加了龙鸣剑、王天祥举行的四川荣县起义,比武昌起义早两个月,还建立了革命政权(9月25日宣布独立)。响应辛亥革命,他主持了内江起义,并帮助独立后的重庆军政府工作,随后在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秘书处的总务组工作。孙中山先生早已批准他出国留学。1913年他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对四川熊克武、杨庶堪、张百祥、王天杰的起兵进行了策划。然后去了法国(而不是通告上的去美国)。李坦光,即李四光,是湖北留日学生(1904年因学习成绩优异被公派到日本留学)。他在日本接受了革命思想,1905年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孙中山赞赏李四光道:“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还送给他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他1907年从大阪高等工业学校毕业(造船机械专业)。武昌起义后进入湖北军政府任理财部参议,并负责工矿事宜。1912年1月任南京临时政府派驻汉口的实业部长。包括他在内的湖北十二人原不在南京临时政府孙中山临时大总统批准的留学名单中,后由北京临时政府副总统兼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推荐给临时稽勋局,并由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批准。因为辛亥革命发生在武昌,湖北的革命有功人员多,故在南京临时政府名单后进行追加(这个追加是破例,其他省份不得仿效),共计推荐和批准了二十二名[16],其中十二名在第二批派出[17]。李四光去了英国。第二批名单中尚有孙娫、孙婉,她们是孙中山的女儿,那时已自费在美国读中学,后补给官费,属于特批[18]

  在第二批派出名单中有作者的父亲林启庸,因参加武昌起义上海学生敢死队,属于革命有功人员,被派往英国留学。林启庸将于1912年夏在上海南洋公学土木预科毕业,有志于学习铁道工程,经黄复生推荐,被南京临时政府列入留英名单。后来他利用监护林如夔到英国念中学的机会,已提前于1912年秋成行。

  1912年4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假意挽留孙中山先生任国务院总理,孙先生坚辞,自愿主管铁路建设,9月9日被袁委任为全国铁路督办。孙先生特别重视铁路建设,有《建国方略》为证。林启庸临行,去上海孙中山先生寓所辞行。孙先生留他共进晚餐,临别还亲自送到门外,并谆谆嘱咐他要勤恳攻读,不但学习理论,而且要注重工程实践的操练,务必求得真才实学来为中国建设效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