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下)
辛亥革命网 2011-10-0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林如俭 查看:
(五)稽勋活动,北京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的稽勋活动是一项很有意义但最终没有完成的事业。所谓稽勋,是查考和认证革命烈士和有功人员,对逝者及家属进行抚恤,对有功人员进行奖赏。这一活动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即已开始,例如经四川同盟会会员黄复生、李肇甫、熊成章、吴永珊、林启一、廖炎、任鸿隽等四十余人联名向南京政府请求,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命令陆军部追认邹容、谢奉琦、喻培伦、彭家珍为烈士,并赐封著《革命军》病死狱中的邹容、制造炸弹在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喻培伦及刺杀满清宗社党头目良弼促使清帝退位的彭家珍三人为大将军。但南京政府成立三月南北和议完成,孙中山先生将临时大总统职位让给了袁世凯,稽勋事务遂交北京临时政府继续进行。为此在北京政府国务院下成立了临时稽勋局,同盟会元老冯自由经孙中山、黄兴推荐被任命为局长。
武昌起义的前后及各省响应的战事参加者甚众,牺牲、伤残者很多。为查考和认证革命烈士和有功人员,临时稽勋局在各省和海外各埠设立稽勋分局,并聘任审议员、调查员数十人。划分1895~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前、1911年10月~1912年1月南京政府成立、1912年1月~3月满清皇帝退位三个时期。对牺牲者设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九等抚恤,对有功者设九鼎、虎罴、醒狮勋章,各九级。经过一年的调查,各地报送了烈士与有功人员名单和事迹,经临时稽勋局审核,至1013年 12月先后在临时政府公报中公布了七批烈士名单,计有各省454名(第一批)[ 9 ]、湖北1011名(第二批)、江苏、安徽387名(第三批)、福建39名(第四批)、广西118名(第五批)、陕西729名(第六批)、山西652名(第七批)。随后又分九批报送了四川、江苏、广东、江西、云南等各省的恤案补充表册(数目及姓名未公布),呈请国务院进行抚恤。
临时稽勋局的另一项工作是资送革命有功人员出国留学。此事的动议开始于南北和议即将完成之时。当时南京临时政府周围聚集了一大批革命人员,其中绝大部分是同盟会会员,他们原在外国留学或在国内学习,因响应革命辍学。在孙中山总统府秘书处就职的就有以胡汉民为首的二十余人。在南京临时政府即将解散之时,孙中山先生除了委派一部分革命者到北京临时政府任职(例如周树人、林启一到蔡元培任教育总长的教育部)外,考虑资送一批革命有功人员本人或其子弟出国留学,为建国培养人才[10]。于是拟定了一批稽勋官费出国留学名单。在南北和议中,南方提出的包括官费留学在内的稽勋提案为北方所接受,于是有临时稽勋局的建立。
第一批稽勋官费留学生名单(25名)如下[11]:
任鸿隽、杨铨、卢维溥、萧幼梅、刘鞠可、黄芸苏、谭熙鸿、刘贻燕、马素、邵逸周、李晓生、居励今、宋子文、冯伟、余森、王夏、周仲良、李翊东、李作栋、林启一……(未详)。
第二批稽勋官费留学生名单(53名)如下[12]:
彭丕昕、李援、黄大化、喻毓南、胡宁媛、刘博文、裘祝三、金章、张树梅、张铮、孙韬、吴永珊、孙婉、孙娫、陈桂清、李景枞、徐振、李挟、卓文、张蔼蕴
(以上二十名均赴美国)
黄桓、王嘉猷、杨子嘉 (以上三名均赴比国)
陈映琳、周予觉、吴昆吾、朱广才、朱广儒 (以上五名均赴法国)
林启庸、朱柿煌 (以上二名均赴英国)
熊成鳌、胡鐡生、倪映斗、范芬、张纶、范其务、陈铭枢、萧冠英、廖鼎铭、郭冠杰、李骏 (以上十一名愿赴日本)
李坦光、甘绩熙、萧佐汉、黄元吉、陈克明、王世杰、蒋文汉、高振霄、丁仁杰、胡干城、李律、陈鐡侯 (以上十二名只请愿赴西洋,未呈明愿赴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