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志远:父亲耿飚,耿直坚毅风风火火的一生

辛亥革命网 2020-06-22 11:05 来源:旧报纸杂志剪辑 作者:耿志远 查看:

今年8月26日父亲诞辰110周年。重读父亲百周年时我写的回忆文章,心流涌动。父亲自2000年去世至今已有十九个秋冬,但父亲的音容笑貌清晰可见。于是我在过去文章的基础上再做编辑整理,将
原题再忆父亲耿飚
作者:耿志远
原载微信公号耿直坚毅

  今年8月26日父亲诞辰110周年。重读父亲百周年时我写的回忆文章,心流涌动。父亲自2000年去世至今已有十九个秋冬,但父亲的音容笑貌清晰可见。于是我在过去文章的基础上再做编辑整理,将时常萦绕我心中的点点滴滴增加进去,以此文章表达我对父亲深切的怀念!(原注:百周年回忆文章收录在201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父辈》一书中。)

  说起父亲耿飚,有人评价:“从童工,到将军。耿飚大风大火了一辈子。他文武双全,多才多艺,品德高尚,集菩萨与金刚于一身。放到古代,他就是赵子龙、秦叔宝。放到西方,根本无人可比。上阵,他以一当十,完全可以杀个长坂坡七进七出。坐镇,他足智多谋,胸怀全局。上山能打猎,下水能摸鱼,出门能谈判,回家能做饭。”

  在我看来,父亲的一生就像他的名字——耿直坚毅、风风火火!父亲事业上宠辱不惊,生活中平和开明,身后没有钱财,留给我们儿女的是满满的精神财富。

  一、命里缺“火”,却风火一生

  父亲1909出生在湖南醴陵,算命先生说他命里缺火,因此用了飚这个名字,多了那么多火。父亲13岁到水口山铅矿做童工,16岁参加共青团,19岁转为共产党员,将其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

  当年从水口山铅矿走出来参加红军的800名工人陆续牺牲,唯剩父亲一人替他们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父亲1991年再回水口山时被授予“荣誉矿工”的称号。

  父亲是长征中的前卫团团长,开路先锋;解放战争时期赫赫有名的“杨罗耿”兵团是党中央的“御林军”;是第一位共和国派驻西方国家的大使;而后开辟了与巴基斯坦的“巴铁”关系;开通至缅甸的航线,打通了祖国的南大门;父亲在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的行动中临危受命接管电视台广播电台;父亲领导成立的反劫机小组,发展成为警察特种部队;父亲是第一个登上美国航空母舰的中国军队高级领导人;他是建国后唯一一位没有授衔的国防部长。

  父亲是一名忠贞的共产党员。自1932年领到党证,无论是战争年代的风餐露宿、枪林弹雨,还是和平时期的出使外国、日常办公、入院治疗,父亲始终将党证贴心珍藏直至去世,长达六十八年!他被毛泽东评价为“敢说真话的好大使”;华国锋笔下的“耿直坚毅”;叶剑英口中的“人才难得”;习仲勋唁电里“最亲密的老战友”;他对党群关系的“耿飚之问——如果你们犯了事,还会有老百姓为你们求情吗?”在党内和民间流传。

  战争中父亲四次受伤。有一次弹片几乎割断他脖子上的动脉,结果脖子上打了厚厚的绷带。陈赓拿他开玩笑说:“别人的绑腿绑在腿上,你却把绑腿绑在脖子上。”每逢提起受伤的经历,父亲就情不自禁地讲打仗的故事:他腿长冲锋时跑得快,敌人还没来得及开枪他已经冲到敌人面前了;肉搏战时他有绝招,与敌人面对面他就一蹲同时马刀砍过去,从不失手。黑夜作战,父亲摸到对方的帽沿就知道不是自己人,立刻绝招伺候;他说一次下雨,部队露天休息,他看到一个人侧躺在旁边的大石头上就说:“嘿,同志,咱俩挤一挤!”,就背靠背一起睡了。谁知第二天醒来才发现那是一位已经牺牲了的同志。

  出任驻阿尔巴尼亚大使时,父亲打扫卫生不慎摔断了腿,中央批准他回国在上海华东医院治疗,大腿上打了一个钢钉。晚年父亲的腿常隐隐作痛,于是父亲以电动车代步,结束了几十年的风火岁月,开启了琴棋书画的安静生活。

  二、将军大使和留守孩子

  建国伊始,周总理从战场上召回10位兵团级干部出任驻外大使。本打算任命父亲为中国驻联合国军事代表,但当时联合国未能恢复中国的席位,父亲便改任驻瑞典大使兼任驻芬兰和丹麦公使,成为新中国第一位驻西方的“将军大使”。

  那时未成年子女可以跟随父母出国,我和妹妹在大使馆与父母短暂生活过一段。四岁的我印象模糊,只记得那是个冰天雪地的国度。我脑海中还有几个小片段:有次我站在汽车后座,一个急刹车,我撞到了前座背儿上,牙断了。父亲带我去诊所,疼得我用中文哭骂医生“蒋介石”“我要枪毙你”。部队出来的孩子,只知道这样骂人。还有一次我拉着木制的玩具猫出去玩儿,被瑞典街坊牵着的沙皮狗给叼走了,害的我大哭。使馆的一位叔叔不会游泳,没有救生圈,于是大家给他腰上拴了五六个气球,没想到气球砰砰地都爆了,这位叔叔就往下沉引得大家跳水救人。

  2018年8月,当我再次踏上瑞典国土时已是七十二岁的长者,还能依稀辨认出老使馆的一些地方,想起当年玩耍时的情景,不禁会心一笑。

  后来政策变化,我们就不再随父母出国。父亲在外交部任职的二十多年里,多半在外国当大使,基本顾不上管我们,我家几个孩子由姥姥带。有的大使家孩子兄弟姐妹分到几处,吃百家饭长大。每到春节,外交部就把我们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孩子”召到首都体育馆开联欢会。陈毅老总对我们这些孩子讲话:不许随地大小便。

  父亲当大使的许多传奇故事,我是长大后从旁人口中和父亲的《耿飚回忆录》里得知,深感自豪。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