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辛亥历史人物解读(3)(12)
辛亥革命网 2011-04-2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马萌 查看:
【关中怪侠郭坚】
郭坚(1887~1921),关中刀客中的佼佼者,陕西靖国军名将,原名振军,字方刚。陕西省蒲城人。早年就读于县立小学堂时,每听人谈论反清革命,便奋然而起,说:“此正吾人之责也”。以后他广结“刀客”,每遇不平之事,即拔刀相助。
1911年10月西安起义时,郭坚到省城参加学生军,后在陕西交通司任守卫,与耿直相识。清军分东西两路进攻陕西,郭、耿到大荔募集“刀客”和农民组成“冯翊军”,迎击清军。共和告成,“冯翊军”被改编为巡缉营,郭任营长,隶属于陈树藩的陕西陆军第二混成旅。
1914年陆建章督陕,巡缉营被遣散。郭和耿直秘密活动于黄龙山,积蓄力量,策划反陆。1915年12月袁世凯帝制自为,护国运动兴起。郭、耿联合白水地方武装高峻,于1916年3月24日在白水起义,树西北护国军义旗,通电讨袁逐陆,向蒲城进兵,被“渭北剿匪总司令”陈树藩击败,退入陕北。
不久,全国讨袁护国运动进入高潮,陈树藩迫于形势,也在三原宣布独立,就任陕西护国军总司令,并以俘获的陆建章之子陆承武为人质,迫使陆建章离陕,夺得了陕西督军的高位。陈将郭、耿所部编为陕西游军,以郭为统领。袁世凯死后,李根源出任陕西省省长。陈树藩将陕西游击军改编为全省警备军,归省长节制,企图利用这支“素无纪律,不堪驱遣”的队伍,挤走李根源,实现自己独霸陕西的阴谋。但郭素重义气,和李相见后便情趣相投,表示倾心服从李的领导。此举深为陈树藩嫉恨。1917年7月张勋拥溥仪复辟,引起全国公愤。陈树藩得知段祺瑞马厂誓师的消息,又玩弄他的两面手法:一面命郭坚率部四营,假道山西,北上讨张,以讨好段祺瑞;一面又电告晋督阎锡山,“郭坚兵变,从速捕杀”,以消灭异己。
郭率部刚入山西,张勋拥溥仪复辟已告失败,遂遭晋军重兵堵截。此时,陈树藩又布兵黄河西岸,断郭归路。郭部被前后夹击,几乎全军覆没,随军参赞、著名民党人士宋向辰、樊灵山壮烈牺牲,郭坚仅带50人化装潜逃回陕西,陈又诬其为“段军”,不允许在西安附近停留。同年8月,护法运动兴起。11月,郭坚与高峻、耿直相约,先由高峻在白水起义,吸引省城军队东调,再由耿直在西安发难,郭为外援,试图一举除陈,响应护法。后因力量不济,两次起义均告失败。郭率兵由凤翔驰援西安途中,与耿直在户县相遇,遂开往周至,召开将校会议,宣布成立陕西靖国军,郭、耿分任正副总司令。在部署完对陈军的防卫战事后,郭率司令部与卫戍部队回守凤翔。12月21日,郭坚在凤翔发布讨陈檄文,发誓要“为国除奸”。 陈树藩派重兵在进攻岐山耿直部的同时围攻凤翔,郭弃城经礼泉、泾阳,至澄城寺前镇,与已宣告独立的高峻、曹世英和先期到达的耿直部取得联系,联合攻克白水。在攻打蒲城之役中,耿直战死(时为1918年1月25日),郭率部移驻临潼交口。耿直殉难的当天夜晚,张义安、董振五、邓宝珊等在三原起义,函请胡景翼、曹世英援助。胡、曹率部抵三原后,一致议决举陕西靖国军旗帜,反段倒陈。几经协商,军分两翼进攻西安。郭为左翼军东路前卫,一度进军至西安东郊的韩森寨。但由于河南镇嵩军刘镇华入陕援陈,靖国军围攻省城失败,退至渭北计划攻取战略要地大荔。但攻城一月未克,反被陈树藩围困于羌白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