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辛亥历史人物解读(3)(11)
辛亥革命网 2011-04-2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马萌 查看:
“九一八”事变后,邓宝珊将军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赞同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同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密切来往,并对他们的活动加以掩护和帮助。1936年西安事变,他支持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提出的抗日主张,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决策,并为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抗战时期,邓宝珊将军与中国共产党驻兰州代表谢觉哉等人来往甚密,支持八路军在兰州办事处的工作。后邓宝珊担任国民党晋陕绥边区总司令,率部驻扎榆林。抗日战争期间,他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统一战线,在国民党反动派多次发动反共高潮、封锁边区、制造磨擦时,指示所属部队必须“维护边区到榆林交通安全,保护往来人员和物资顺利出入”,坚持以团结为重,和陕甘宁边区建立了良好的友邻关系,直到抗战胜利。对此,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12月致邓宝珊的信中高度评价说:“去年时局转换,先生尽了大力,我们不会忘记。八年抗战,先生支撑北线,保护边区,为德之大,更不敢忘”。他多次去延安,受到毛主席和其他领导同志的接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他后半生追求革命、追求进步的道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邓宝珊将军对国民党当局无视全国人民饱受长期战争的苦难以及要求和平建国的强烈愿望,坚持独裁、内战的倒行逆施,深为不满。平津战役期间,邓宝珊作为傅作义的代表,同中国人民解放军达成协议,为促成北平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9月,他受毛主席、周总理的委托,协助傅作义、董其武将军,实现了绥远国民党军队的和平改编和绥远的和平解放,同时还促成了宁夏马鸿宾部队的和平起义。1955年,为表彰在人民解放事业中的功绩,邓宝珊将军被中共中央军委授予一级解放勋章。
新中国成立后,邓宝珊将军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届、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防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等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第三、四届副主席,民革甘肃省委员会主委。邓宝珊将军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他曾说过:“我是甲午战争那一年出生的,可以说是生于忧患,也是饱经忧患,现在我能够亲眼看到新中国屹立于世界,这是我一生最大的欣慰和自豪。”所以,他时刻关心祖国统一大业,多次撰写对台广播稿,敦促台湾国民党的当局以民族大义为重,审时度势,改弦易辙,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同中国共产党共商统一大计。他还希望在台湾的故交旧友,认清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努力为促进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建国后,邓宝珊将军一直同毛主席、周总理、朱委员长等中央领导保持密切联系,友谊愈加深厚。毛主席多次在自己的住所中南海丰泽园召见或宴请他,并多次与他长谈,他把这些话都记在心,认真领会,深受教益。五六十年代,朱德、邓小平、贺龙、陈毅、叶剑英等中央领导同志以及杨明轩、南汉宸等同志到兰州,到他的住所邓园看望他,相互倾听交谈,亲密无间。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邓宝珊受到了冲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闻讯后,立即派飞机把他接到北京。他时刻为党和国家及民族的前途担忧,于1968年11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
冯严厉寡恩,培养亲信,陕军原来与冯玉祥就有旧仇,为了对付镇嵩军才组成国民联军。后来冯玉祥又接受了镇嵩军刘镇华的投降,陕军感情受创,矛盾扩大。驻守西安的冯军宋哲元逼迫陕军接受改编,李云龙被任命军长,辖三师六旅,师长为何经伟、赤亚武、刘文伯。命令其退出西安、出关东征。陕军虽不愿放弃家乡地盘,但是为报答解围之恩出关东征。接着,冯玉祥在徐州会议上公开拥蒋,冯作为第二集团军取得了对鲁、豫、陕、甘、青、宁六省的统管之权。
1928年1月9日,蒋介石复职。国民党在南京举行二届四中全会,2月7日,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指定,蒋中正为军事委员会主席; 3月9日,又任命李云龙为军事委员会委员.
1928初,适有陇东军阀韩有禄、黄得贵反冯,宋哲元追歼其部至关中,陕军将领田玉洁阻击宋部,并联合韩、黄共六万人攻打冯军。其后,陕军各路将领在三原县召开联席军事会议,要求陕人治陕,拥岳维峻(西峰)为陕军总司令,李云龙为渭南总指挥,冯子明为渭北总指挥,联合反冯战争终于爆发。冯部宋哲元采取分化瓦解和军事切割相结合的办法将陕军各个击破。陕军将领顾含芳、田玉洁、党玉琨、雷赤诚、曹耀南、杨云栋等相继战死。
特别是凤翔一战,冯军甚至将已缴械的八百余陕军官兵用机枪扫杀。如果小说《铁血西北》记述属实,那就更为惊人。在此情势之下,1928.4月李云龙孤注一掷,意气行事以卵击石,发兵攻潼关围西安。但是却被冯军马鸿宾、孙连仲夹击,失败退走商县黑龙口。
其手下两个师长缴诫遭诱杀,参谋长刘季衡被诬为共产党分子刘季红也被杀害。后来新败的李云龙残军,在河南又被十万红枪会打得大败。(后来又有多次军队遭到邪教指使的凶悍教民的袭击,包括战区副长官的汤恩伯。人们无法想见漫山遍野,手持镰刀铁锹,衣不遮体蜂拥而来的恐怖。)部队在豫西无法立足,只得投靠蒋介石第一集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3师。李云龙被任命为中将师长。驻扎湖北沙市。
历史还有一个重要情节:共产党的地下武装许权中旅,曾长时间埋藏依附在李云龙部(二人同是临潼乡党)。1927年10月,该部队毅然脱离了冯子明,接受了国民联军南路军李云龙的整编。编为新编3旅,许权中任旅长。部队驻扎在陕西洛南县,成立了政治部,廉益民任主任。后来清涧起义失败的唐澍,辗转来到许权中旅任参谋长。
1928年4月,李云龙参加了反对冯玉祥的战争。中共陕西省委认为,军阀混战正好为渭华起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决定立即举行渭华起义。唐澍、刘志丹带着部队来到达华县瓜坡镇,成立共产党领导的西北工农革命军,唐澍任总司令,刘志丹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全军斗志昂扬,参加当地的农民暴动。起义失败后,刘志丹等去省委汇报,决定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设法保存党领导的这一支革命武装力量。
许权中受命与陕西省蓝田县委控制的共产党员尹耕辛领导的民团,合编为李云龙军所属的刘文伯3师9旅,许权中仍任旅长。可惜这只革命武装竟消失在十万红枪会手中。当时许权中不忍心下令向贫苦农民开枪,结果被围攻的帮会农民抢夺步枪2000只,先后杀害1000多缴械士兵,许权中也被砍成重伤。
1930年夏,扼守沙市的李云龙,又成功创造一次守城战例。
当时贺龙红二军团正面临着战略发展方向上的选择。主力部队向荆州、沙市推进,发动鄂西地方总暴动,争取与其他红军部队“会师武汉,饮马长江”。段德昌主张利用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中原混战的有利时机,分兵四出,歼灭反动的白极会,拔去根据地内的白色据点,使洪湖根据地连成一片。
红军势如破竹大军压境,使沙市市面恐慌已极,而驻军也仅新编3师一师,可李云龙是守城专家。9月4日,红二军团2军、6军强攻沙市,激战一昼夜,受挫于坚城之下。红二军四师十团团长张一鸣等干部牺牲,伤亡达一千余人。军团被迫撤回潜江一带。中原大战时,李云龙想重返陕西,但是蒋介石让杨虎城捷足先登。
杨虎城在蒋唐战争期间,突袭驻马店,击败唐生智,立了大功。得蒋赏识,从新14师长被蒋擢升为7军长。中原大战打下洛阳后,杨虎城率部西返入陕,被蒋任命为十七路军兼陕西省主席。李云龙心怀不满,和南阳的滇军范石生部以及川军郭汝栋部等配合冯阎反蒋之战,在武汉发难。结果部队被撤番编遣,本人也被撤职。从此淡出军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