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同盟会河南分会先驱陈伯昂

辛亥革命网 2024-09-25 09:27 来源:央广网河南分网 作者:尚伟华 韩慧敏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风云中,在孙中山的数以万计之追随者里,有一位忠诚而传奇的英雄人物。他受中山之影响肇始于东京,受中山之密命赴身于危局,为革命

  辛亥风云中,在孙中山的数以万计之追随者里,有一位忠诚而传奇的英雄人物。他受中山之影响肇始于东京,受中山之密命赴身于危局,为革命、执正义举家罹难,除国贼、卫共和壮志不灭。他就是著名的辛亥革命同盟会河南分会先驱陈伯昂。

  一、东京初肇始

  陈伯昂,原名陈庆明,生于河南延津一个贫穷的家庭。八岁入私塾,聪颖过人,好学不倦,十二岁,读完《四书》、《五经》、《左传》,能诗善文,为师友所称道。十三岁辍学,随父开饭馆,仍抽暇习文。后经当地名流推荐进入官学,1905年考入河南武备学堂,1906年被选派赴日本留学。先在振武学堂学陆军,后转士官学校测绘科,学大地测量。

  当陈伯昂一行抵日时,正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的孙中山先生即派同盟会员张继、邹鲁、曾昭文等前往横滨码头迎接。后由曾昭文引领,去筑士路八幡町孙中山处,受到了孙先生的亲切接待。(陈伯昂等人抵日很快来到筑士路八幡町二十号孙中山的住所,孙中山说:“直鲁豫三省的人,忠诚、朴实、豪爽,多是豪侠之士,投身革命,我们更是欢迎。”)同年,经曾昭文介绍,陈伯昂、刘积学、杜潜等16人加入同盟会,并与孙中山、黄兴等合影留念。

  在日本,陈伯昂不但接受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主张,而且在河南籍的留学生所创办的进步报刊——《河南》杂志担任重要职务。

  同盟会本部设于日本东京,陈伯昂加入同盟会后,与曾昭文、刘积学等人建立了同盟会河南分会,陈伯昂负责与国内联络。

  二、临危而受命

  1911年(辛亥年)4月,陈伯昂回国,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广州起义”,不幸失败。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陈伯昂等留日学生奉孙中山电令,回国参加革命。回国后的陈伯昂在抵达上海时,正值革命军攻打清政府江南制造局,随即被分配至军务科,并投入战斗。攻打制造局(高长庙兵工厂)获得成功后,为稳定局势,陈伯昂参加了组织都督府和编练沪军、北伐军等工作,先在都督府军政处任职,后入北伐军任参谋。此时,对于重新复出的袁世凯来说,首要任务是要稳定局势,镇压南方的起义军。而袁世凯的军队则主要集中在直隶、北京和天津一带。

  武昌起义爆发后,孙中山曾秘密召见过两个人,陈伯昂和曾与吾,授命二人一南一北,破坏京汉铁路,阻止清廷增兵武汉。

  武昌起义后,河南的地位就显得特别重要,武昌在河南之南,河南是武汉武昌到北京的咽喉之地。不管是对于清廷还是对于袁世凯来说,河南都是战略要地,而京汉铁路穿越河南境内,是贯通南北的大动脉,黄河铁桥则是其中险隘。

  京汉铁路上的黄河大桥始建于1903年,1905年11月竣工,1906年4月1日通车,全长3015米,又先后有德国、美国和意大利等国工程师进行现场查勘、测量,比利时承建。当时南北物资、军队、枪炮等的调拨、换防都是通过这里完成。

  1911年底,孙中山命陈伯昂与曾与吾组织实施对京汉铁路黄河大桥和京汉铁路南段桥梁的破坏。炸桥的目的,主要是切断北洋军阀,对武汉的支援。

  根据当时的形势需要,暴动、破坏和暗杀是最常用的办法,在数以万计的同盟会成员中,孙中山何以派陈伯昂承担破坏黄河大桥的重任呢?因为陈伯昂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实际上是学测量和土木工程的,而要爆炸必须懂得测量,特别是爆炸像黄河铁桥这样一个大型工程,测量不好,(炸药)安放的位置不对,安放的炸药应该用多少,不准确,都不可能把这个大桥炸毁。

  1911年陈伯昂受孙中山指派,与曾与吾携带大批爆破工具,由沪军都督府调派江裕号轮船,于12月30号动身,运黄色炸药十一箱直抵黄州登岸。然后分两股,一南一北,分别组织实施炸京汉铁路黄河铁桥以及炸京汉铁路南段桥梁,接应河南举义并阻止清军南下,减轻对武汉义军的威胁。炸黄河大桥第一件事就是先将炸药及各种爆炸装置运过来,为了运这些东西,陈伯昂可谓费尽周折。大道,很多还在清军和北洋军队控制之下,所以说,他不能公开来运,只有走小道把(炸药)背到确山。回河南后,陈伯昂在民间组织“在园会”的协助下,将这批爆炸装置和炸药秘密运至新乡。此后,陈伯昂与“在园会”会长王虎臣分别联络黄河花园、荥阳渡口的多名船工,以游览黄河为由,过行多次进行实地勘测,并将雷管等爆炸装置及炸药安放在大桥附近,一切准备妥当,就等择期爆破。

  正欲举事,忽接孙中山密电,言南北议和成功,双方停止军事行动,伯昂旋即结束各项手续,回南京复命。

  炸桥之事并未付诸实施,但陈伯昂爆破的才能和对孙文革命的忠诚,已显露了出来。

  三、仗义家罹难

  1912年8月,孙中山等人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同盟会员转为国民党员,陈伯昂奉孙中山先生函示,到北京铁狮子胡同找黄兴领五万经费,筹建国民党河南支部,并创办机关报《民立报》。陈伯昂领款后,又到天津订购了印刷机、铅字等。同年10月,国民党河南支部宣告成立,开封《民立报》也于翌年出版发行。陈伯昂任总编辑,编辑、采访员十余人,职工四五十人,日发行量二至三千份,最多达七千份。那时,袁世凯杀害革命志士宋教仁,罢免苏、皖、赣三省督军,叛变民国迹象已露,《民立报》针对袁世凯媚外、祸国、残害革命志士、阴谋称帝之行径,明讽暗刺,无情揭露,深为其爪牙豫督张振芳(袁之表弟)所忌恨。张振芳先派人与陈伯昂谈判,劝其对袁之“攻击”不可“过于显露”,否则恐有“不测”,悔之莫及。越日,又派人送去五百元钱,作为补助报社津贴。陈伯昂不为其威胁利诱所动,断然拒绝。这就埋下祸根。同时,为策应孙中山“二次革命”削弱袁之军事实力,陈伯昂与其他同事密谋“重大举动”, 支援南方革命力量,于1913年7月1日,着人炸毁了开封火药库(开封火药库爆炸是陈伯昂等河南革命党人一次有计划、有组织的“反袁”行动),陈伯昂的弟弟在那次爆炸中牺牲,最后连尸首都没找回,陈伯昂被通缉,他化名王殿元,潜至天津。后来张振芳用武力封禁报社,财产全被没收,并捕去编辑主任罗蜚声、会计邢拱宸、记者刘授青、住客姚黄、工友张占鳌,皆被枪杀。之后,陈伯昂当挑夫,卖水果,东躲西藏三年多,没过一天安生日子。在汉口时,不慎被特务发现,陈伯昂逃走,但他的前妻和女儿被带走,特务们把母女俩扔进了长江。家里只剩下年仅三岁的长子陈晓昆,幸亏革命党同志刘积学和吕烈培、刘庄甫及时赶到,将其接走。陈伯昂家破人亡。为安全,他常住郊外,乱坟岗里过夜。他说:“我只怕人,不怕鬼,只怕被人发现,因为我是被袁世凯通缉的‘犯人’。为了不被人发现,白天我净往人多的地方去。戏园子里人多,所以我白天就往戏园子里钻,买根站签在人堆里一站,就是有了情况也容易脱身。有一天正站着听程砚秋唱的《生死恨》,忽然发现附近有一个人在注意我。我没等他靠近,就主动上前向他借火抽烟。点着烟后我用火头戳了他一下,乘他只顾甩手之机迅速逃离,又躲过去了一道坎儿。

  四、除贼志未灭

  1915年,袁世凯自以为复辟帝制条件成熟,为收买人心,大赦天下,取消通缉令。陈伯昂始得到北京参谋本部任调查员。然其反袁除贼之志未灭,又与袁仲德、赵铸鼎密议,在新华门侧埋炸弹以炸死袁世凯。不幸,行动时被识破,袁仲德当场被捕,责任自己承揽。伯昂、铸鼎幸免于难。陈伯昂在《辛亥革命前后回忆片断》中亦写道,“袁仲德系袁世凯宠信大臣袁乃宽次子,可以自由出入,将炸弹埋于新华门侧暗杀袁世凯,不料袁仲德被人识破当场被捕。案发,袁仲德承揽,我同赵铸鼎幸免。”陈伯昂每念及此,悲痛不已。

  袁世凯死后,对陈伯昂的通缉随之取消。此后,陈伯昂曾在北京政府任职,1937年任河南省测量局局长,1964年病逝于开封,享年84岁。

  辛亥风云之际,国难昭民,四方豪杰, 望旆来归,草泽英雄,闻风斯起 ,擎中山先生民主革命之大壔,救天下黎民苍生于倒悬。陈伯昂,寒门子弟,一介书生,受中山先生革命理想之洗礼投身其中,受命于危难,辗转于南北,抗争于终始,执正义而举家罹难,卫共和而壮心不已,其赤胆可昭日月,其功勋万古永存!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