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辛亥历史人物解读(3)
辛亥革命网 2011-04-2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马萌 查看:
揭竿而起
【歃血为盟】
胡景翼13岁受业于三原名儒赵汝笃门下,喜读兵书及将相列传;还在读经论史之余,和几位同学随关中名拳师“鹞子”高三的弟子魏金钟习武,是高三的再传弟子。知近代英、日等列强欺凌中国事,常“画鹰日射之”,且“大言自负,人以为狂”。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胡考入西安健本学堂,结识革命党人,接受民主革命思想。他抨击时弊,主动印传单,主张青年救国,积极进行反帝爱国活动,并与同学习武。宣统元年(1909)陕西新军混成协成立, 他又主动联络新军中的进步分子,宣传民主思想。
胡自宣统二年(1910)二月经井勿幕、宋向辰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后,当时陕西民党多文人骚客,不肯与哥老会、刀客为伍。 惟独胡倡议联络各种反清力量, 并赴同州(今大荔)、蒲城、临潼、二华(华阴、华县)一带,动员刀客反清,又与同舍同学李仲三、冯子明等密盟于西安小雁塔。
1908年同盟会陕西分会在西安成立,作出了联络会党、新军、刀客共同反清的决议,并决定以哥老会首领张云山所开的“通统山”为基础,与哥老会共组“同盟堂”,商定以“通统山,同盟堂,梁山水,桃园乡”四句话作为相互间的联络隐语。经军中同盟会员钱鼎、张宝麟近三个月的说服和动员,各营队的哥老会头目终于表示,愿意接受同盟会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主张,同革命党人一块起来推翻满清政权。为了更好地巩固这个合作基础,1910年7月9日(宣统元年,农历六月初三),陕西同盟会、哥老会和新军中的领袖人物,齐集西安南郊大雁塔举行秘密集会。参加会议的有:同盟会的井勿幕、钱鼎(定三)、张钫(伯英)、党自新、张聚庭、胡景翼、李仲三等,哥老会首领张云山、万炳南、王镇荣、马玉贵、马福祥、刘刚才等。他们在关圣帝君像前歃血为盟,并成立了反清的统一组织“三合会”,其誓词是“从结盟之日起,同心同德,共图大举。如有违背,神共鉴察。”史称“三十六兄弟歃血为盟”。
作者解读:大雁塔歃血为盟进一步巩固了同盟会,新军和哥老会的团结合作,为后来的西安起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胡为此辛劳奔波,功不可没。
【辛亥西安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消息传到陕西,陕西革命党人井勿幕、井岳秀、张凤翙、钱鼎、张钫联合洪门帮会首领万炳南、张云山、马玉贵、刘世杰等密谋发动西安起义。陕西护理巡抚钱能训、将军文瑞等极度恐慌,为了防止西安新军起义,他们收缴了新军的子弹,同时派出侦骑四处捕捉革命党人,西安城内空气紧张。由于张树藩是军械官,西安起义前夕,同盟会陕西支部长井勿幕约陈树藩密谈,劝其加入革命阵营。此时,陈树藩已意识到清王朝气数已尽,加入同盟会对自己会有好处,于是,同意加入同盟会。(作者解读:被迫革命,黎元洪第二!)
武昌起义爆发后,震动全国,在陕清朝官员大为惊慌,对于在新军中各会党的革命活动严加防范,并下令由10月24日(农历九月初三)起,把新军二标一、二、三营陆续开往岐山、凤翔、宝鸡一带听候行止。云山等人得悉此讯,感到原定于10月29日(农历九月初八)起义日期已缓不济急,必须立即改变计划。即由钱鼎、张宝麟、张钫等于夜间去见同盟会中影响较大、时任新军协司令部参谋官兼二标一营管带张凤翙研究应急对策,商定于10月22日(农历九月初一)上午9时在城西林家坟召开有各方面负责人参加的紧急会议。10月22日本为发饷日子,各方面负责人物均借故先后聚集林家坟开会,公推张凤翙为首领,钱鼎为副首领,决定于上午11时发动起义。当日为休息日,清兵多四下游逛,起义军首先占领了城内军装局,成立起义总司令部,定名为秦陇复汉军,张凤翙为临时大统领,通电响应武昌起义,以旗人聚集地满城为进攻目标,于23日拂晓开始攻城。钱鼎、张云山、万炳南率部队从西面进攻;张凤翙率队从南面进攻,经过半天激战,于下午攻破满城。清守将文瑞投井自杀,满城战事旋告结束。西安所有其他武装部队,纷纷响应。军装局总司令部亦移至高等学堂,开会推选张凤翙为秦陇复汉军大统领,钱鼎、万炳南为副大统领,张云山为调遣兵马都督,成立军政府。接着由张凤翙、张云山先后发布安民告示及白话檄文,要求会党及市民严守纪律。当起义军发动之后,清高级官吏闻惊丧胆,如鸟兽散,隐藏民家或商号,后经查获,由军政府根据情节分别处理。有的关押待处,有的交保释放,有的遣回原籍,一时混乱局面趋于稳定。根据《清史稿》记载:
“陕西辛亥起义军,攻破满城,旅兵之死于此役有名可稽者,凡千余人,官兵丁之家属遇害及自尽者尤众。论者谓:各省驻防,于辛亥国变,以西安死难为最烈且多云。”
此时清朝卸任的陕甘总督升允(蒙古族人)一听新军起义,连夜逃往甘肃。这就为后来清军反扑、西路战役的拉锯战留下了隐患。清政府为了镇压陕西革命运动,任命升允为陕西巡抚兼办军务。升允调动清军马国仁部攻陷长武,进逼邠州(今陕西彬县),云山闻知西路吃紧,即向军政府自告奋勇,率向字营(即以哥老会头目向紫山部为主的营)等开赴西路,在长武冉店桥一带和清兵展开激战。清军极力顽抗,云山浴血苦战,杀退清兵,使局势转危为安。此时河南清军亦攻陷潼关,东路告急。大统领张凤翙亲自前往督战,张云山被调回主持防务。不久,潼关收复,而升允又调来甘肃清军张行志、陆洪涛、马安良、崔正午等大量部队由陇南、泾川分南北两路再犯陕西。长武、邠州、汧阳、陇州等地相继失陷,情况极为严重。云山急赴乾州(今陕西乾县)堵截敌军,坚守城防。这时万炳南副大统领亦在凤翔被围求援,辛亥革命果实能否保存,危在旦夕。张凤翙亲率粮饷都督马玉贵及标统谢采臣等部队驰援乾州;又调北路招讨使井勿幕派标统胡景翼与清兵大战于三水张户原(今陕西旬邑县张洪镇);调驻同州(今陕西大荔县)的东路节度使陈树藩率标统严飞龙部(由游侠刀客组成)等支援山西革命的部队回师由临津渡河为进攻礼泉清兵主力;而又以王一山、杨叔吉等组成炸弹队扰敌后方;调王荣镇、王荣海、杨汝林三部(多为哥老会成员)与临潼曹印侯组成敢死军增援凤翔;调副兵马都督吴世昌(哥老会成员)率驻守咸阳的董雨麓、杨仁天等部迎击西来清军,一时各县同时抗敌,紧张异常。此际,云山坚守乾州城防以牵制大量清兵。云山与清兵在此对峙八十三天,历经大小数十战,以致城无完堞,死伤枕籍。云山身先士卒,日夜巡城督战,还手执军号吹奏各种号音迷惑清军,故清军虽多次使用云梯爬城,挖掘地道,派人诈降等手段,均未得逞。
再说10月22日上午,西安起义爆发,腿脚不太利索的陈树藩为了表现自己,拐着跛着领着起义新军冲进军装局弹药库,取出急需的子弹和炸弹,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两千旗籍骑兵被歼,将军文瑞看回天无力只得投井自杀;六营巡防兵缴械投降,护理巡抚钱能训(钱能训后来曾出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这是后话,暂且不谈)被俘,西安光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