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辛亥历史人物解读(3)(10)

辛亥革命网 2011-04-2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马萌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大雁塔歃血为盟进一步巩固了同盟会,新军和哥老会的团结合作,为后来的西安起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胡景翼为此辛劳奔波,功不可没。 ,陕西

  1926年春,吴佩孚联合奉系进攻国民军。因为冯玉祥出国考察,无主帅的一军被打得元气大伤,韩复榘、石友三叛变,15万人只剩下3万。二军长岳维峻指挥无方,3师蒋士杰困守信阳48天失城,国民军在河南完全失败,岳渡黄河又被阎锡山俘获到山西。只剩下二军李云龙、邓宝珊,三军杨虎城、庞炳勋,五军方振武在苦苦支撑。

  1926年4月2日,北洋军阀吴佩孚不断扩大其势力范围,命驻守河南嵩山的刘镇华率八万多人进入关中,曾在胡憨大战中溃败离陕的原陕督办刘镇华卷土重来,反扑陕西。吴佩孚委任刘镇华“讨贼联军陕甘军总司令”,联合甘肃督军陆洪涛、陇东张兆钾、陇南孔繁锦等,又勾结了阎锡山攻打西安。镇嵩军犯陕,阎锡山供其弹药每日一百余车,陕军兵败函谷关,镇嵩军马踏秦川势如破竹。其编制为:

  总司令刘镇华,直属总司令部的有卫队旅、警备旅、炮兵团、骑兵团、独立一旅二旅三旅;所属野战军为一师柴云升部、二师贾济川部、三师梅发魁部、四师王振部、五师武衍周部、六师何梦庚部;此外还有陕甘军三十五师憨玉珍部、原陕军一师麻振武部、陕军二师张治公部、北洋军七师吴新田部,总兵力达十万人马。当时陕西军务督办李云龙(李虎臣)只率领国民革命二军卫定一部,三军杨虎城部一万余人,和西安城内各族军民奋起抵抗。三支军队统称陕军,李云龙为总司令,杨虎城为副总司令,并且李云龙率领自己军队担任压力较大的南城的军事防务。军民同仇敌忾,克服种种困难,忍受极大的痛苦,坚守城池。围城期间,西安军民历尽艰难困苦,蒙受了重大牺牲。

  守住西安,这对于策应广东革命政府的北伐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万对十万,相持了八个月,这是何等的艰难! 到5月15日,刘军攻占城西三桥,完成四面包围,西安攻防战接连出现激战,尤其在东关地区,双方鏖战惨烈。镇嵩军又转攻南城,争夺制高点小雁塔,李云龙亲征率领刘文伯部殊死血战,终于夺回两次被占领的小雁塔。双方常常短兵相接,白刃拼杀,反复搏斗。8月以后,城内弹缺粮尽,已陷危境,但陕军仍在坚守。

  8月下旬开始,刘镇华针对守军情况采取分化政策,许诺让李云龙当甘肃督军,把西安让出来,到兰州当官。又使用飞机撒传单告示:如果拿李云龙、杨虎城二人之首级投靠者,各赏10万、5万元。李云龙粉碎了刘镇华的阴谋,血战死守。国民军哀兵必胜,守的滴水不漏。刘镇华攻城不是对手,死伤惨重,强攻、爆破、挖地道手段用尽,依然一筹莫展。

  刘镇华攻不开城,就企图围死城,沿城周挖壕七十华里,壕后筑土墙,架设大炮隔绝内外。又纵火烧毁城外十万亩麦田。城中粮食短缺,斗粟百元,后到有价无市,军民挖野菜、剥树皮、餐油渣、咽糠麸,进而煮皮带、吃药材、屠狗杀马、挖鼠罗雀,甚至发生相食死尸惨剧。即使如此,西安人仍未屈服,共产党员魏野畴、南汉宸等组织城里开群众大会,控诉刘镇华残害陕西人民滔天罪行,经杨虎城批准,批斗枪毙了劣绅楮小瑟等,打击了投降派的邪气。八个月后,终于击败了刘镇华,护城成功。胜利后,在北新街空旷地上挖下大坑,埋葬了遗散在城内各处无人收埋的死难者数万具尸骨,并在大土丘上修起纪念馆,有人以沉痛心情写了一幅挽联:

  生也千古,死也千古;功满三秦,怨满三秦。

  在西安反围城战斗进入后期,城内情势越来越艰难严峻时,城外的国内形势发生了急聚变化。7月,广州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直取吴佩孚;9月,被迫下野赴苏的冯玉祥在国共两党要人的敦请协助下,回国联络北方国民军主要将领组成国民联军,在绥远五原镇誓师出征,响应广州国民政府,策应北伐,派兵援陕解围西安。随即任命孙良诚为援陕总指挥,率部经宁、甘进军陕西。

  10月中旬,首解三原之围。11月中旬,冯玉祥先头部队攻占咸阳后,即向西安发起全面总攻。冯军在攻击西安十里铺刘镇华大本营时,西安城内守军也乘机出击。在内外夹攻之下,刘军全线动摇,刘镇华仓惶逃到豫西陕州。11月27日上午12时,被围困了八月之久的西安城终于解围。李云龙等坚守西安的浴血抗战终于取得了胜利。

  西安守城战役(作者解读:史称“二虎守长安”,后来,西安2万死难的军民遗体被掩埋在城内空地,并建有革命亭,今西安革命公园。)的胜利,在国内现代战争史上是一个奇迹,时正值北伐统一中国,前后历时7个多月共计220多天,从残酷程度上远远超过二战中的列宁格勒围城战役。后者尽管前后历时900天(一说为880天),但是德军始终没能彻底隔绝列宁格勒与外界的联系,苏军始终能够通过拉多加湖的冰面向城内运送物资,而西安被围时与外界的联系完全被隔绝,城内所有能吃的东西都被吃光了,从老鼠、麻雀到油渣、药铺里的药材甚至纸张,军人们的皮带、皮枪套连同鞋底都被主人煮吃光了(过去的生皮,不是现代的皮革)。城内除了原先的居民,还有为了逃难涌来的8、9万难民。

  围城后期,天天饿死病死的人不计其数,无法安葬,天气又热,瘟疫横行,城内每天都哭声震天,但是始终没有人要投降。战斗中,刘镇华在登城的云梯上挂上大幅白布,上边用毛笔写着‘登上城头第一名赏大洋1000块,第二名赏大洋800块,第三名赏大洋500块,后退的当场斩首示众!!一边用盘子托着明晃晃的大洋,一边是手持冷森森鬼头大刀满脸杀气的督战队,又有吴佩孚的一架飞机在西安城上空轰炸助威,可以想象战斗的残酷程度了。

  西安保卫战吸引了10万镇嵩军,分散了吴佩孚的兵力,配合了国民革命军的北伐。这一胜利,使冯部国民军士气大振,扭转了被动局面,在甘陕两省站稳了脚跟。冯玉祥满怀豪情抒诗:“拼命流血求解放,一往直前不回头。重层压迫均推倒,要使平等现五洲。”为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和防止西北被帝国主义、封建军阀扩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许是卷进战争旋涡的无辜百姓惨死太多,毕竟这两个战役有质的区别,教材上没有讲此战役。又因为杨虎城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李云龙的实际作用就被杨的光辉遮挡淹没了。

  “二虎守长安”的李云龙面对白骨垒垒、疮痍满目的惨状和“和平期待会”分子的攻击,心灰意懒,决心从此离开军界。自己曾悄然微服出走,隐居于三原。 冯玉祥到西安后执掌了陕西军政大权,任命以于右任为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邓宝珊为副司令(二人随冯绥远五原誓师出征)。(作者解读:邓宝珊将军是我国近现代史上无数爱国者中的杰出人物之一。他是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爱国将领,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他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勤政爱民、实事求是,为我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为民革事业作出了极大贡献。邓宝珊将军名瑜,字宝珊,1894年出生于甘肃省天水市的儒商家庭。他自幼父母相继去世,因贫寒失学而当学徒,14岁在兰州入新军到新疆。在数年的社会经历中,他目睹了晚清政府腐败、中国人民灾难深重的惨境,遂萌发了改革政治、强兵富国的意识。他竭诚拥护孙中山先生起义反清、建立民国的主张,于1910年7月秘密加入同盟会,1911年1月7日参加了著名的伊犁起义,1916年在陕西参加了讨伐袁世凯的斗争。1918年,他和胡景翼先生等组织陕西靖国军,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受到孙中山先生“借问劳苦,并以为勖”,“坚持初志,百折不挠”的评价和鼓励。1924年,他参加了冯玉祥将军领导的国民军,坚持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战斗中屡立战功。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