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末举人转为革命志士的黄炎培(8)

辛亥革命网 2011-12-0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黄炎培1878年生于江苏川沙(后属上海市)一个私塾教师之家。1902年中举人,因“诋毁”清廷遭缉捕而逃亡日本。因当面聆听了孙中山“知难行易

  3、黄炎培在上海往事摭拾

  黄炎培在上海往事摭拾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出生于上海市川沙县城厢镇(位于今天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黄炎培在有生之年始终热爱、关心、关注着上海,他在上海的拼搏奋斗占据了他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其累累成果也成为他生命当中的靓丽篇章。

  浦东开发的先驱

  浦东因位于上海黄浦江之东而得名,它与浦西只有一江之隔,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很长一段时间里它和浦西却有着乡下和城市两重天的区别。浦东有着良好的天然条件,从小说家陆士谔的《新中国》到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历史上有很多仁人志士都曾设想过浦东的开发,但仅仅都是设想而已,由于条件所限,都未能付诸实施过。作为浦东之子的黄炎培肩负着振兴家乡的使命,早年他在浦东兴办学堂、振兴教育,还募集资金兴建电厂、铁路,把浦东开发真正付诸实践,堪称最早进行浦东开发的先驱。

  1903年,从南洋公学学习归来的黄炎培,遵照其师蔡元培的指点,回到川沙,与当地志士一道将位于浦东的观澜书院改为川沙小学堂,黄炎培被聘为总理(相当于校长)。因为学堂按规定不能招收女生,他又与其堂兄黄洪培创办了开群女学,并在该校任教。是年6月23日,黄炎培因应邀到南汇县(今已并入浦东)新场镇发表演说,痛陈国家危亡及政府昏聩之状,被南汇县知县以乱党罪名逮捕。几经周折,在开明木商杨斯盛的帮助下,黄炎培脱离牢笼,其后流亡日本。

  1906年,应杨斯盛之请,流亡归国的黄炎培在浦东六里桥创办了浦东地区第一所中学“浦东中学”。当时的江苏提学使毛庆藩视察“浦东中学”,对学校设施及教学诸方面交口称赞。这个“浦东中学”培养出了中国近当代史上很多知名的历史人物。“左联”五烈士中的胡也频、殷夫,革命烈士邓拔奇、陈培仁都曾是“浦东中学”的学生,历史学家范文澜、罗尔钢,会计学家潘序伦、经济学家钱昌照、文学家闻一多、导演谢晋也都先后在此毕业或肄业。连蒋介石的两个儿子蒋经国和蒋纬国也曾在这里就读。1908年,黄炎培与其在南洋公学的校友童世亨等共同创办了浦东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具有浦东地区最早的供电设施。

  之后,黄炎培逐步开始接触欧美的职业教育思想, 主张教育救国。1916年,他在一次川沙县的教育会议上,提议川沙县设立教育图书馆,为发展教学和科研事业创造条件。在他的努力促进下,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成立了,次年又创建了中华职业学校。从此,黄炎培为发展浦东、上海乃至全国的职业教育而四处演讲,传播职业教育思想、筹集资金创办各种职业教育学校。1918年8月17日,黄炎培赴南汇、奉贤两县为当地教育界讲演教育要义。1926年,他在川沙县教育会年会上作题为《教育的效能、社会的进步》的演讲,再次号召川沙同胞为振兴川沙教育而努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21年1月,致力于家乡建设的黄炎培召集同乡,策划发行股票,筹集资本金50万,创建上川交通股份有限公司,修建浦东历史上第一条铁路。这条纯粹由民间集资建设的铁路,由庆宁寺至川沙城再到南汇祝桥镇,全长35公里。铁路于1921年开工、1925年通车,1926年最后竣工。

  建成通车那天,浦东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挤到铁路沿线观看“西洋景”,庆祝的鞭炮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上川铁路的开通极大地便利了浦东人民的出行交通,也带动了浦东经济的发展。铁路建成后,浦东地区的纺织业、抽纱业迅猛发展,光川沙一地的抽纱公司就多达130余家,现代工业文明的新风开始吹到了浦江东岸。上川铁路一直使用至1975年才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为浦东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