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末举人转为革命志士的黄炎培

辛亥革命网 2011-12-0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黄炎培1878年生于江苏川沙(后属上海市)一个私塾教师之家。1902年中举人,因“诋毁”清廷遭缉捕而逃亡日本。因当面聆听了孙中山“知难行易
 

  黄炎培1878年生于江苏川沙(后属上海市)一个私塾教师之家。1902年中举人,因“诋毁”清廷遭缉捕而逃亡日本。因当面聆听了孙中山“知难行易”的教诲,坚定了追求真理的决心,由清末举人转为革命志士。

  黄炎培1905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辛亥革命中参与策划江苏起义。“一二八事变”中,发起组织上海市民支援十九路军抗战。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参政员。1941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5年7月访问延安,与毛泽东关于历史上兴亡周期率的对话,意义深远。回渝后写出《延安归来》宣传解放区的成就。同年末,联合工商界人士发起建立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1949年初由上海经香港赴解放区。新中国成立时,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后任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65年12月病逝。

  黄炎培所著以《延安归来》尤为著称。黄炎培是我国现代有名的民主主义战士,1945年夏,黄炎培与褚辅成等人从重庆赴延安考察。黄炎培此行的直接成果是《延安归来》一书在重庆的出版。正是在此书中,记录了至今仍被时时提起的、他与毛泽东在延安窑洞中关于历史上兴亡周期率的著名对话,即俗称的“延安窑洞对”。黄炎培等的延安行可以说意义非同一般。1945年前后,以各种身份从重庆赴延安的人有多批;他们中一些人也各自出版了延安纪行著作。但没有一人能像黄炎培这样,明确表示对中共领袖和中共施政的赞赏、支持态度,更没有一人能像黄炎培那样,以远大的政治眼光,提出历史上兴亡周期率一类与中共日后在全国执掌政权有重大关系的问题。

  1、黄炎培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

  黄炎培说:“我初识孙中山先生,在上海市西张家花园演说会场。”曾聆听了孙中山以《推翻清朝政府、进行民主革命》为题的精彩演。那时,黄炎培在蔡元培创办的“爱国学社”任教员,爱国学社本着爱国救国的宗旨,“重精神教育,重军事教育,而所授各科学皆为锻炼精神、激发志气之助”。来宣传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黄炎培等学生成员都是尽义务。由于爱国学社积极开展革命活动,让清政府极为忌恨,先查封了爱国学社的支持者《苏报》报馆,并逮捕了章炳麟(章太炎)和邹容,继而又下令查封了爱国学社,并将蔡元培列入了逮捕名单,蔡元培被迫离开上海,临走时他对黄炎培等说:“中国国民遭到极度痛苦,需要结合起来,用自力来解除痛苦,你们必须办学校来唤起民众。”黄炎培说:“恩师,我一定记住你的话:‘一人自学,而觉及人人’。我要回家乡浦东去办学校。” 

  黄炎培儿子云:“在清晚期的社会中,上海和江苏的社会组织已成气候:以张謇为首的江苏教育总会和江苏省咨议局、李平书为首的上海工巡捐局、苏州江苏地方自治筹备处。除张李二人外,还有若干地方上的重量级人物如复旦大学的创始人马良(相伯)、姚文枬(子让)、沈恩孚等,尤其是赵凤昌(竹君),在辛亥前的上海尤其之后南北议和过程中起着幕后策划的作用。赵凤昌(1856-1938),字竹君,晚号惜阴老人,江苏常州人,原任张之洞的首席幕僚,为张打理各方事务而建立起广泛的人脉关系,辛亥革命爆发后,赵凤昌在南北间奔走捭阖,对促成南北议和做出了积极贡献,被时人称为“民国产婆”。后遭政敌攻讦被张之洞忍痛罢黜,从此转到体制外,凭借张的支持活跃于沪上,在一些工商活动、社会交际、政治事务上都发挥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在辛亥革命前后他们时时聚会,据父亲黄炎培晚年回忆,在上海自然形成了几个据点:教育总会是一处,工巡捐局是一处,望平街时报馆楼上“息楼”是一处,赵凤昌的家“惜阴堂”又是一处,往来的人来自社会各界,经常到这几个地方经行会商。张謇来沪的时候,也时时会集在“惜阴堂”里。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