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末举人转为革命志士的黄炎培(3)

辛亥革命网 2011-12-0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黄炎培1878年生于江苏川沙(后属上海市)一个私塾教师之家。1902年中举人,因“诋毁”清廷遭缉捕而逃亡日本。因当面聆听了孙中山“知难行易

  为响应武昌起义,父亲与张謇、李平书、赵凤昌、陈其美等或在教育总会,或在工巡捐局,或在惜阴堂赵府,反复商议策划上海起义。最后各方工作做通时机成熟,上海民军与商团巡警在闸北起义,后来围攻清军大本营所在地江南制造局时战事不顺利,陈其美被捕,李平书与局总办张士珩反复谈判。革命军攻下制造局后,张士珩逃跑。在上海各界欢呼声中,陈其美被推任沪军都督,李平书任民政长,接受了上海道、县的官印。第二天下午,江苏的苏、松、常、镇、太五属在设在上海的江苏省教育会召开会议,一致拥护起义,并推举黄炎培等赴苏州动员江苏巡抚程德全起义。

  黄炎培辛亥革命中参与策划江苏起义,后任江苏省教育司长,曾参加讨袁运动。程德全,四川人,秀才出身,原为黑龙江省候补知县,侠义正直。1900年帝俄侵略我国东北,程请赴前敌,将军寿山命程与俄交涉,无果。俄国隔江发炮轰城,寿山自杀。程以身挡炮口,俄人受感动而停止发炮。黑龙江人民深为程的这种以一己性命力保祖国的行为感动,请求朝廷任命程为将军,同时朝廷宴会时,俄公使夫人向中方盛称程德全。当时恰逢黑龙江省启动改革而无合适人选,于是清廷破格命程为黑龙江省巡抚。几年之后,程被调任江苏省巡抚。程来江苏后接触到父亲黄炎培、张謇等一班人,很是赞赏他们的为人与事业,结下较好关系。江苏五属会议一结束,父亲就登上了去苏州的火车,在赴苏诸代表中最先抵苏,但父亲到苏州时已是满街白旗,程德全已宣布起义,并被推举为江苏都督。程就任后即将他赏识的父亲留在都督府,在身边协助自己做事。

  与有些地方杀满排满之风不同,程德全在江苏起事中坚持不杀伤一个满人的原则,都督府发出六言告示“照得民兵起义,同胞万众一心。……旗满视同一体,大家共享太平”很是受到拥戴。

  父亲在都督府中,绝不止于做程的幕僚,而是做起了实事,真正操作着政务。父亲首先做了两件事情:其一,起草新的官制。其二,与同仁分向所属各衙门收取印信。父亲被分派收取省提学使樊恭熙印信,当时父亲来到后樊十分恐慌,但父亲受程谆嘱,十分和蔼对樊讲:“此举出于全民公意。你如愿留苏,就留下,给生活费。愿回原籍,当送回籍川费。”樊表示愿回老家浙江,父亲即予办理,毫无刁难。省里官员包括各知县均照此处理,很得人心。

  父亲经手的几件事办得让程很满意,于是程任命张一麟(仲仁)为民政司司长,父亲为民政司总务科长兼教育科长(当时未设教育司),当时父亲在都督府一派革新气氛中欣然领命。都督府规定,都督每月工资50元,司长30元,科长20元,大家都是低工资,但都意气风发,一片新气象。

  当时大大小小各种会议极多,父亲应接不暇,因为众人都希望有个同盟会会员在场,这样才会感觉到会议上“档次”。上海“息楼”所在的望平街,每晚人山人海,墙上窗上贴满传播胜利消息的海报,一个捷报到来,众人立即鼓掌欢呼!若传来失利消息,众人就会认为是受清廷的指使,诬胜为败,往往会愤怒地把玻璃窗打碎。在这个阶段独立和胜利之声,如海涌大潮震动着全国各地。

  当时南京尚被张勋盘踞,各地民军推程统率联军进攻南京,程慷慨就道,发布一篇誓师文:“……欲求政本之廓清,端赖国体之改革。无汉无满,一视同仁。鞠躬尽瘁。将泯贵溅高下为一大平等,须合行省民族为一大共和。……仗诸君热力,再造河山。是民国义师,咸遵纪律。”

  10月12日联军攻下南京,这时反清的中心已从湖北转到上海和江苏,黄兴等民军首领也都来到上海和南京。

  10月14日,在上海的江苏省教育会举行全国共和联合大会,公电孙中山回国主持大政,公举黄兴为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国名定为中华民国,决定五色国旗,红、黄、蓝、白、黑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之意。

  武昌起义不久,清廷起用袁世凯,任其为湖广总督,统兵进驻天津。之后便开始战场与谈判桌上两方面的较量。而幕后的谈判很大程度上与以赵凤昌、张謇、张一麟、黄炎培、马相伯等这些沪上与江苏的社会人士的穿针引线有重要关系。近年发现的大批赵凤昌的信札证实了这一点,为什么在赵凤昌的家惜阴堂中能决定国家前程之事?一个重要原因是赵等广泛的人脉关系,他与南、北双方高层都熟,从而能“一手托两家”。新发现的赵凤昌的大量信札也证实了20世纪60年代初父亲黄炎培晚年时的回忆。父亲回忆说:“‘惜阴堂策划’从此开始。……惜阴堂赵竹君等认为:全国人心是一致要求独立的;革命军热情、勇敢、牺牲精神都是有余的,可惜实力太不足。……这种情况下,只有利用拥有实力的袁世凯去劝清廷,可能生效。……没几时,汪精卫被释放了。袁世凯任命唐绍仪为代表,民军公举伍廷芳为代表,双方在上海进行和谈,这是表面文章。实际上袁世凯和清廷间,商定:1.清帝让位;2.释放汪精卫;3.提出清廷满意的优待条件。而袁世凯和民军间商定:1.清廷让位;2.改建民国;3.总统职位给予袁世凯。”

  随着十七省代表云集南京,开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孙文当选为临时大总统,确定国号为中华民国。父亲黄炎培在辛亥革命五十多年后回忆写道:“辛亥革命,从广义写起来,接下去是宋教仁被刺,袁世凯叛变,二次革命,抽刀断水水更流,是无法划断的。辛亥年结束了。”

  3、黄炎培生平从事教育工作, 所著以《延安归来》尤为著称。

  1915年赴美考察,1917年,在上海发起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张“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如今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标志之一的上海浦东新区,追溯发展史时往往要提起最早在此以近代方式开发家乡的黄炎培。黄炎培不仅是教育家,还是实业家们的组织者,在漫长岁月中又是同共产党合作进行民主革命的坚强斗士,他为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最早在浦东兴办新学。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拓荒者,一改读书只为做官的旧习,他开办的职业学校强调学以致用。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