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末举人转为革命志士的黄炎培(11)

辛亥革命网 2011-12-0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黄炎培1878年生于江苏川沙(后属上海市)一个私塾教师之家。1902年中举人,因“诋毁”清廷遭缉捕而逃亡日本。因当面聆听了孙中山“知难行易

  与解放前后的上海同呼吸、共悲欢

  1949年2月14日,黄炎培在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的协助下,摆脱了国民党特务的暗杀危险,携夫人、女儿离开上海,准备经香港绕道天津去北平筹划建国大业。3月25日,黄炎培成功达到北平。不久,黄炎培即与饶漱石等商谈接收上海事项。饶漱石告知米、煤等物资已安排就绪,惟棉花一项尚无办法。黄炎培听后建议到香港采购,并立即向香港有关人员拍发了电报。为确保任务的完成,他还指派专人赴港办理。4月15日,应毛泽东邀请,黄炎培和部分民建成员于香山双清别墅共进便餐,席间黄炎培代表民建成员向毛泽东表示,全体民建同仁愿为解放上海而效犬马之劳。事后,他专程赴电台发表广播讲话,言解放军即将迫近上海,号召上海同胞团结一致,作局部的和平运动,迎接上海解放。

  5月17日,即将赴任上海市副市长的潘汉年拜访黄炎培。黄炎培对潘汉年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重视恢复经济繁荣和救济失业,二是要及早设立人民法院,重视司法工作;三是要注意外侨政策,对外侨应特别优待。5月25日,解放军第九和第十兵团各路大军在上海市中心跑马厅会师,两天后,上海全境得到解放。身在北京的黄炎培得知上海顺利解放的消息,甚是欣慰。不幸的是,就在上海解放后的第七天,黄炎培的次子竞武因参加民主运动在上海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的消息传至北京。在得到上海党政领导陈毅等发来的唁电后,黄炎培复电陈毅云:“竞武仅为一技术人员,竟因争取民主惨遭杀害,可云求仁得仁。炎培虽老未衰,犹愿随诸先生后,对人民革命更加努力。”此时的黄炎培强忍着儿子先他而去的悲痛,毅然投身于新政协的筹备事宜。

  6月底,黄炎培回到解放后的上海,紧接着他便投入到了上海民建参加新政协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直到7月20日,为庆祝上海解放,书写内心的壮怀之情,他特意创作了长诗《上海解放》,赠给陈毅市长。在诗中,他饱含深情地写到:“《苞桑》(黄炎培有诗集《苞桑集》)!《苞桑》!这七百六十首诗,……被写的是沉痛的心肠。从清末昏暗的社会,经过了军阀的纷争和敌焰的猖狂,直写到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我用泪写成一部史诗,写的是书生爱国——艰难悲苦的人生;你却用血写成一部史诗,写的是人民革命——雄奇灿烂的前程。”悲悯热烈的诗篇寄托了他对上海、对国家深沉的爱和美好的祝福。

  解放之初的上海并不太平,退守台湾的蒋介石不甘心其在大陆的失败,利用其据守在舟山群岛的海空军力量对上海及附近城市的发电厂、码头、仓库、船只、车站、铁路、桥梁等进行狂轰乱炸,试图瘫痪上海经济。1950年1月25日中午,国民党空军从舟山出动B-24轰炸机12架,以江南造船所为主要目标,同时沿黄浦江对十六浦、高昌店、杨树浦、杨家渡等处投掷重磅炸弹52枚,江南造船所中弹21枚,厂房和机器设备遭受重大损失。2月6日,上海遭受了国民党飞机最猛烈的袭击,史称“二·六大轰炸”。从中午12时25分到下午1时53分,国民党飞机出动4批17架,对上海各发电厂进行狂轰滥炸。上海市供电量从25万千瓦下降到4000千瓦。市民、职工、解放军干部、战士伤亡达1448人,毁坏房屋1180间。此次轰炸使十里洋场的上海变得一片漆黑,接二连三的空袭给上海的经济恢复和建设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刚刚获得解放的上海市民悲观情绪开始增长。此时在北京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长、并兼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的黄炎培已到了73岁的高龄,尽管公务繁忙,但他仍然时刻关注着上海的情况。当他得知,美制蒋机对上海杨树浦发电厂等进行狂轰滥炸,给上海经济恢复和社会生活造成严重困难后,心急如焚,即于2月15日专门致函上海市市长陈毅了解空袭受损和生产、生活的恢复情况,以便研究对策。

  收到黄炎培的来函后,陈毅高度重视,遂于2月25日复函黄炎培:“来示敬悉,承劳关注,不胜感激。此次美蒋匪帮对上海的轰炸,确实给我们增加了更多的困难。兹就所讯数点略陈:从本月6日,最主要的电力公司(指杨树浦电厂)被炸后,全市电力即不敷供应。21日闸北水电公司被炸。因此,工业生产,几大部停顿,除动员全力整修被炸电厂外,并号召全市机关部门尽量节电,以尽可能地维持工业生产,使不致全部停工。惟损失较重,目前至多能修复百分之四十五,致影响了全市的工业生产。”

  看到陈毅的复函后,黄炎培和他所在的国家轻工业部全体同仁,在为美蒋的罪行感到愤慨的同时,第一时间便投入到了弥补轰炸带来的创伤、恢复上海经济的努力当中。

  4、黄方毅:《父亲黄炎培与毛泽东》

  黄方毅黄炎培之子,美国杜克大学硕士,长年供职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从事经济研究,并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院、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

  父亲黄炎培辞世三十七年了。他的一生富于传奇色彩。在旧社会,黄长期埋头办学而不肯做官,两度坚拒不就全国教育总长;他靠发行股票、社会集资主持修建了上海浦东第一条铁路;抗战后,他结识了周恩来等,开始了与共产党人的长年合作;他与毛泽东主席的延安谈话被称作“黄氏周期率”,至今被人不时提起;他与孙中山结识,同袁世凯周旋,被蒋介石先通缉后引为上宾最后杀掉儿子。

  他与我共同生活了十九年。多年来,我一直着力父亲历史的追寻,虽然那段历史已然远离,但黄几十年中所经历的被捕、逃亡、通缉,历经艰险而曲折,而他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不改初衷、又与时俱进。凡此种种,对于后人,对于在改革开放中从事新的奋斗的中华儿女,或是有所启示、有所裨益。故写下以飨读者。

  父亲从一个前清举人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开拓者,新中国成立后又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副总理。当今我国八个民主党派中,黄亲手创建民盟和民建并担任两党的第一任主席。由于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毛泽东与黄炎培的几十年交往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与关注。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