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缪荃孙与地方志事业(5)

辛亥革命网 2012-02-1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清代著名学者、近代方志学家、教育家、目录学家缪荃孙,我国文化教育科技界尊称他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鼻祖。清光绪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

  《兰陵缪氏世谱〉。不分卷(初印本)。《提要〉。著录略云:“此谱实存为类有四:曰制诰第一、曰选举表第四、曰节孝表第五、曰人物志第八。缪氏考古录则附于后,而标目为附录之五焉。以书名并门类次第而观,谱恐非全帙。何则既名为世谱,而世系图表概俯阙如。疑谱或为随刻随印,故以标次而,仅有第一第四第五第八,以分类而言则范畴狭隘,不足为谱也。然则其世系图表、艺文志目,终未付梓欤。……岂非今人托异而不可信耶。”

  《艺风老人年谱》一卷(刊本)。《提要》著录略云:“任散馆编修,以反对纪大奎入儒林传,为大学士徐桐所憾致甲午大考,抑置三等等二十四者,罚俸二年遂乞假归。宣统巳酉,派充学部图书馆正监督。国变后,居上海,不复仕,卒七十六。是谱所述,迄于宣统辛亥。其以后八年之事,则其子录保僧保补之。谱所记购书著书刻书及访碑之事甚详。有为人编刻,而不出名者,如《续皇朝经世文编》、咫进斋、聚学轩诸丛书,常州往哲遗书、续遗书,东坡七集等皆是,惟光绪乙亥三十二岁条下记云,八月执贽张孝大先生门下,命撰书目答问四卷。……然荃孙一生与南皮因缘最深,观是谱已可知也。”

  《旧德集》十四卷(家刻本)。《提要》著录略云:“是书乃搜辑缪氏一门之诗文,上自元世,下逮父兄,谱为一集,名曰旧德。首有题识略云:光绪已丑冬季,修家谱,以聚珍字印行,旧存文二卷,颇患漏落,因广为搜辑,编成一十四卷,谨雕梨版,以垂永久。云云。盖修谱已成,追述旧德,更为此编。以存文献而已。书凡十四卷,前十一卷,为诗,后三卷为文,录作者四十有九人。各系以小传,俾子孙有所考识。计是书首缪鉴,字君宝,元处士,有苔石效颦集一卷,末缪祐孙,字柚岑,光绪丙戌进士,户部候补郎中,有稽弦诗存二卷。乃荃孙之兄也。按江阴缪氏,自宋南渡时,宏毅公官统制,驻兵毗陵,遂家焉。历十一世,讳仁者。于明中叶,始居将阴申港镇,又九传讳燧,康熙中官浙江定海知县,有惠政,殁祀名宦,则荃孙六世祖也。曾祖讳秉奎,邑庠生,租讳庭槐,嘉庆乙丑进士,官至甘肃平凉府知府,考讳焕章,道光丁酉顺天府举人,官贵州候补道,累世皆有达者,说见缪氏行状,至于所录诗文,多寡不等,要=视其存佚与否而后定,其有专集者,则择录之,无者则备载之,所以寓表微阐幽之意也。”

  《辽艺文志》一卷(光绪刻本)。“此志不列经史子集四部,但分小学,译语,实录,起居注,杂史,仪注、地理,政书,传记,史钞,五行,医书,释道,别集十二类,共录书目五十种,内有译五代史等二十九种,未列卷数,余二十一种,都凡二百三十八卷,均系辽人著作,并注明出于某书。按辽自石晋割地于契丹,始漫润中国文化,又自晋天福二年,契丹改国号辽,至宋宣化七年灭亡,经历不及二百年。搜辑其四域时代之著述,极感困难。是编采录,虽非充分完备,然所逸亦无几矣。”

  《补辽史艺文志》一卷(光绪刊本)。《提要》著录略云:“先生于辑辽文之余,复成辽史艺文志》一卷,为类十四,小学类目一,曰龙龕手鉴,译语类目四,曰译五代史、译贞观要政、译通、译方;实录类目二:曰皇朝实录、统和实录;起居注类目一,曰兴宗起居注;杂史类目三,曰先朝事迹、大辽古今录、大辽事迹;仪注类目三:曰礼书、契丹官仪、辽朝杂礼;地理类目四:曰辽西记、契丹地理图、契丹疆宇图、大辽对境图;政书类目二:曰契丹会要、大辽登科记;传记类目三:曰焚椒录、七贤传、三臣行事;史钞类目一,曰唐三纪性事;五行类目二:曰百中歌、星命总括;医书类目一:曰鍼灸脉诀书;释道类目九;别集类目十五。兹以目多不录。其辑法,或据著者本传,或据书目,其所据书目,有直斋书录解题,续通考、通志、艺文略、宋史艺文志、补元艺文志、补三史艺文志、遂初堂书目、千顷堂书目等数十种。此外纪载,凡有关于辽人著述,悉行摘入,各目之下,胥标出典,今存者亦皆注出,遇有一书二名,则不惮烦琐,一一注明。如于龙龕手鉴云:此书本名手镜,宋人避嫌名改镜为鉴。于大辽事迹云。按此书疑即先朝事迹,遂初堂书目契丹事迹,亦即此种云云。较之倪灿所补辽金元艺文志殊称审慎,故虽所收无多,实深合著述之体例也。”同前条著录,当为同一书而两著。《辽文存》六卷(光绪二十二年刊本)。《提要》著录;“此书流卷。一诗,二诏令、册文,三策问、文表、奏疏、铭,四记,五序、书,、墓志,六塔记、幢记、杂著。其辑此书动机,缘读黄琴六文集,知昭文张氏月霄,曾辑金文,心议久之,嗣南还谭叔裕,以伍课金文最百二十卷见贻,即张氏所辑者,翻阅累日如获环宝,第见近世新出土碑记尚多,出于文最之外者,为补百数十篇,叔裕允寄伍氏,附刻文最之后。缪氏继思契丹开国,久于完颜,文教彰使命之美,亦与金源彷彿,因采金文见有辽文,亦并甄录,惟辽时书禁甚严,不准传于邻境,今辽人遗书,止存龙龕手鉴、焚椒录、命总括三种。而焚椒录尚有因与契丹国志不合,言其伪者,是以材料极鲜,所凭藉者,以金石文字为多,晨钞瞑写,单词片语,靡不搜采,共得诗文二百余篇,厘为六卷。辽时文学之士如罕嘉努、李澣、王鼎、马得臣、耶律孟简、王鉴、李检、耶律纯,皆得其一二吉光片语,至塔记幢记,有古雅者,有村俗者,凡可释文,均与编入,搜辑之功,确有足称,然较之王仁俊所辑之辽文粹似有未备,但绳之后来居上之义,尤宜思缪氏创始之难也。”

  (三)所撰目录学专著:

  《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五卷(排印本)。《提要》著录略云:“张文襄公视蜀学,执门下,为撰〈书目问答〉,始为目录之学……是目为宣统已酉,学部奏请在京师建设图书馆,以内阁新出之古籍、江南购呈归安姚氏、南陵徐氏之书,常熟瞿氏抄进之书,敦煌石室之经,全数发馆,并派缪荃孙为监督率司员,分类编目,提出宋元旧板,名家抄校者,为善本目录,仍分经史子集,记载行字尺寸,以成此编也。”

  《清学部图书馆方志目》。民国三年(1913),缪荃孙根据清点内阁大库移交京师图书馆的地方志,编成是书,分省、府、州、县,以时代为次,著录清朝方志1676部,明朝方志224部,不全方志360部。各志冠以年号,注明册数、卷数、纂修人、版本、用名,不全者,仿《天一阁书目》例,记所存卷数等。这是辛亥革命后第一部书目,有“古学汇刻”本。是目于考察方志源流、辨章学术,极有启示作用,足令来者兴起。从而,始有专门的方志目录出现。

  《辽金石存目》一卷(辽文存本)。《提要》著录略云:“其纪载辽之金石,传至今日,尚巍然在人间者,约二百种,而其所记,以经幢为最多,碑次之,造象墓志最少,考全编仅有东作使造象,宁鉴墓志而已,东作使造象正书,所载年月为太康六年八月十六日,在广东南海县。按东晋只有太康年号,故是否辽之遗物,颇有可疑。缪氏云:此为辽刻,好事自北携回,若以为东晋人作,尔时正书未行,焉得有此。是以断定为辽物,实则东晋已有正书。特不似行草之通行。缪氏之言,终有疑问,宁鉴墓志、虞仲文撰,并正书时代为乾统二年,石在山西至鄂公翃,辽之墓志,现存惟此。是编名曰金石存目,实则所谓金者,仅一张佐等钟,铸于大安二年五月十二日在东安城内大寺正书阳文。此外则皆石课矣。其时经幢,率多正书八面刻。缪氏记之皆极详。次3孝纯造经幢八面刻正书,重熙二十三年,在顺东安茹荤村此幢无经无记,疑上下两幢,拓其下载人名云云。似此甚多,颇有考证。……其搜辑颇富,研究辽之金石及宗教者,宜引为藉镜耳。”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