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缪荃孙与地方志事业(11)

辛亥革命网 2012-02-1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清代著名学者、近代方志学家、教育家、目录学家缪荃孙,我国文化教育科技界尊称他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鼻祖。清光绪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

  缪荃孙从事方志纂修多种,最早的一部,则是在他三十三岁时,应张之洞聘,总纂《[光绪]顺天府志》,具体负责地埋、寺院、经济、官史、文学、碑铭各编。光绪二年(1876)始,于光绪十年(1884)完稿,1886年刊行。是志是一部集北京之地方志大成之作。顺天府沿革,据《[万历]顺天府志》略云:“顺天古称幽州地,后晋天福元年割幽、蓟十六郡,以报契丹援立之功,契丹升幽州为南京幽都府,后改幽都为析津府,号燕京。宋宣和中改析津府为燕山府,寻复入金,称燕京;又易燕亦之名曰永安,以析津府为大兴府。元至元初建中都,属大都路,又立顺天路。洪武初设北平布政使司,置北平府。永乐初以北平为行在所,升为顺天府,领五州二十二县;先置尹丞等官如应天,以后遂为都替重职,其制视古京兆。”记顺天事实之书,多佚而不存,昔时燕京志书,如《燕京志》《析津志》久佚,惟《析津志》仅见《永乐大典》中犹有引载,为元熊梦祥纂,仅有《永乐大典》辑本,明洪武《北平图经》亦佚。据考,洪武年间至永乐六年间曾修过一部《顺天府志》二十卷。从永乐六年修成的《永乐大典》里,由缪荃孙从中辑抄卷七至卷十四,今无可见全书。这是现存顺天府最早创修本。嘉靖中有修,旋复中缀,万历初府尹谢杰再修,谭希恩继修,由沈应文成于万历二十一年,共六卷。非略既舛,殊难可征。康熙有张吉午再修八卷抄本,尚少流传。

  缪修《[光绪]顺天府志》乃是清代唯一的官修刊行志书。张之洞手订“修书略例”三十二条,为使是志体例划一,做到“纲举目张,信而有征”奠定了基础。缪氏接替张之洞任总纂,“照例编辑”成书一百三十卷,附录一卷,总纲十一,子目六十有九。其“体例之善,文采之美:”是与缪氏的积极努力所分不开的。第一百三十卷缪氏撰《[光绪]顺天府志·序录》之长文,可见一斑。缪文略云:“顾自建都以来,元则有《燕京志》、《析津志》,明则有《北京图经》、《北平志》,书皆不传。存于今者,只万历间沈应从所撰《顺天府志》耳,书仅六卷,草创荒略。同治壬申,今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肃毅伯合肥李公奏修《畿辅通志》,调取各府、州、县志书,顺天独阙。前吏部尚书德化万文敏师、湖北巡抚彭丈祖贤,创议重修,聘分纂,购书籍,辑长编,函商李爵相,筹寄经费,延今两广总督张教达师拟定义例,按荃孙照例编辑。中丞开藩豫章,今通政使宜兴周丈家楣接任,奏请开局,得旨俞允。光绪辛已、孝达师巡抚山西,令荃孙专任其事,固辞不获。适周丈再莅任,催二十四州县采访册,书牍并发,舟车踵接。荃孙复引兵部郎中德清傅君云龙,武进举人屠君寄为助。周旋琐屑,经理终治,则顺天府经历山阴范君思本喇叭史馆誊录宜兴李君棣林之力居多。”是志引用书目,征引各种书籍、碑拓多达八百四十多种,可见搜罗史料之丰富。“征引必注原书,异同力求一是”,务实态度可贵。是志以南宋临安为法。全书分十志:卷一至卷十八为京师志,包括图、城池、宫禁、苑囿、坛庙、祠祀、衙署、兵制、官学、仓库、关榷、厂局、坊巷、水道、寺观、风俗;卷十九至三十五为地理志,包括图、疆域、山川、城池、治所、祠祀、寺观、冢墓、村镇、边关、海口附、风俗、方言、天文表、田赋、杂征徭附、旗租;卷五十四至六十四为经政志,包括官吏、仓储、漕运、矿厂、盐法、钱法、典礼、学校、营制、驿传;卷六十五至七十一为故事志,包括时政、兵事、学派、祥异、杂事;卷七十二至九十为官师表,包括官师传、前代守土官表、前代治镜统部官表、前代州县表、前代学官志、前代盐铁官表、明督抚部院分司表、明朝监府尹表、州县表、国朝州县表、州判表、国朝同知薄表、国朝都统提镇表;卷九十一到一百二十一为人物志,包括先贤、杂人、鉴诫、方技、列女、释道、侨寓、选举表、爵封表、昭忠表、乡贤表;卷一百二十二至一百二十六艺文志,包括纪述顺天事之书,顺天人著述;卷一百二十七至一百二十九为金石志,包括御碑、历代金石;卷一百三十序志,包括序录、志例、引用书目。另有附录。

  是志体例严谨,《略例》称是志编纂原则以“典核”、“征实”为主旨,多纪实,少空文,引书须“用最初者”。为避众手修书之弊,每卷皆标纂书人于其下,书成照刊,文责各负。内容记载“古事宜备,今事有关土地、人民者详”,统合古今,详今略古。并增设“方言”一门,“河渠”也立为专书,均有识见。“兵事”中记载太平军进军直隶、英军舰侵入大估口、火烧圆明园等事件,都是一代大事,不可阙略,是志予以详记,存史资治、爱国反帝之功颇具。缪氏在《叙录》中,表现了他的卓识和爱国热情,在《地理志》说:“规画区域,脉络山川,郛郭建置之方,治所兴废之迹,因近以缀远,托小以著大,使人览形势厄塞,则思握险控御,防患于未然,验风俗盛衰,则思与民休息,维之于不敝,庶几如澄止水,而无漠惛之患也。”这对于防御帝国主义侵略的思想,是极其明白的,提出“与民休息维之于敝”,自是同情人民的立场,也是难能可贵的。在《河渠志》中,提出注意永定河、清河、白河之治理,冀穷其源委,“勤板筑,通淤塞,使堤有金石之固,而防无丝缕之罅,助沮洳皆化上腴,黔首于以永谧也”。对于《食货志》之本,提出“定则壤之经,制税敛之法,胜国苛政,首先蠲除,使民知耕凿之乐,效输将之忱”,而是希望有这种局面出现,“冀施仁泽于庶民。”在《官师志》上,提出考其“居位之久暂,考最之黜陟,序爵里,述事实,采善鉏醜,意在于斯”。在《人物志》上,提出“丰功伟烈之不容没也,潜德幽光之必待发也。若身厕而科目,而无所表见,甚且引以为戒,抑又末矣。”这事实上是希望厕身科目之人,应力求有表见于世,无则愧乎前人,劝善之意,十分明白。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