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缪荃孙与地方志事业(10)
辛亥革命网 2012-02-1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缪荃孙为清末著名的方志学专家,在方志理论和实践以及方志目录学方面均有建树。在《文集》收有方志论文;《〈舆地纪胜〉跋》、《好水川考》、《光绪〈湖北通志〉序录》、《光绪〈顺天府志〉序录》、《〈昌平州志〉序录》、《唐侨治蕃州表〈顺天志〉稿(未刻)、《重修〈荆州府志〉序》、《〈阳江舜河水利备览〉序》、《刘葱石〈贵池沿革表〉后序》、《重修〈常州府志〉条例》、《〈蜀典〉跋》、《〈秦边纪略〉跋》、《戴氏〈直隶河渠书〉跋》、《元〈河南志〉跋》、《重修〈信义志〉序》、《〈至元嘉禾志〉跋》、《〈江阴县续志〉凡例》、等十七篇,均为方志理论。由于缪荃孙系集藏书家、版本目录学空、校勘考据学家、金石学家、著述家于一身的通才,又经多种史志编纂实践,对方志理论阐发确有独到之处。关于方志源流、性质,缪氏认为“昔孔子得百廿国宝书,以成《春秋》,前贤以为即方志也。《周礼》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志也者,志地,志人,志事,志物。上之自古迄今,下之由近及远,无饰辞,无造,则谓之良志。志书至宋而流传始多,志例至宋而体格大备。”有关修志之道,缪氏有许多经验之谈:“志乘之作,有二难焉:一曰考古贵于勿误。……一曰征今贵于勿漏。”又云:“考据以何为最?不误。不漏。若考据至舆地,而欲不误、不漏也,难之又难者矣。吾友刘子葱石,家贵池,病其邑志误漏,而订正其失,撰《沿革表一卷》。择精语详,有条不紊。方志讹,悉厘定焉。”又云:“君少年好学,工诗古文辞,好金石,精赏鉴,即以此一表,为续修方志之权舆,而疏通证明不误不漏,庶几近之。荃孙昔尝究心地学,又两修《顺天》、《湖北通志》,曾汇聚古今舆地书而考其沿革。则各书动辄抵牾,证之于史,抵牾尤多,往往思穷日夜,多采旁证,而后贯通。”引用姚鼐语:“凡邑皆有笃学好古之士,考纪其实,互相考订,天下地志保患不善?而郡志宜简,邑志宜详。至镇志,地方不过十余里,学人名士朝夕直聚,治事之疏密,植品之 恶,闻见皆真,网罗益富。又云:“各县志书已载者,不必重录。前县志所遗者,志书成后事迹务请详载。”强调修志的实事求是,“征今考古”要求“文不敢慕高洁也,惟重其足以敦厉浮俗。世有学人才士知言之选,必能实事求是,以匡不逮,是以深幸也夫。”修志的方法,主张“搜古书之记载,证父老之旧闻,山川隘,亲履其地,而前人之异说可折衷,物产人物无取借材,而邑乘之统病可尽涤。”有关修志体例,强调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修《湖北通志》距嘉庆志时七十八年间,“事变繁多,开通商口岸,创长江军制。仿泰西造学堂,开矿厂,皆大政之卓卓者,损益异时,今昔异政,遇事考究,尤贵详明。”修《顺天府志》指出:“京师之地……称曰首善。而领之以顺天府尹,与总督分治,盖秦内史,汉京兆尹,洛阳尹之遗制也。府辖两道、四厅、五州、十九县、幅员之广,政令之繁,特异于他府。”因此,强调志目增新。方法更新。“志书出于图径,应用新法开方测绘,以详为贵。”“天文表,须实测,去星野一门”。又云:对古籍和新采资料的处理原则“旧志循俗,今皆考订,如州县一图,开方记里,江汉二渎,从源及流之类。旧志失序,今皆综核,如学以训士,创立专门;军以卫民,兼稽兵事之类。旧志虚文,今皆删除,如礼仪重典,天下所同;事物朵缀,志余所载之类。又有旧志所无,今应增益,如晷度立表,经纬不讹,关榷征商,中西同揆之类。”这些见解,均为难能可贵。缪氏所拟志目,充分发挥其所长。在江苏、湖北等通志,顺天、荆州、常州等府志、《昌平州志》、《江阴县续志》等志目,均列有艺文,多有金石专志。而且较他志为等例,述道里;“援晋周处《风土记》等例,述风土”;“援宋李常《元祐会计薄》例,述会计”;“援宋《崇宁学校新法志》例,述学校”;“援宋元名氏《衙署志》例,述衙署”;“援《辽史•营卫志》例,述营卫”;“援唐无名氏《诸郡土俗物产记》例,述物产”;“援晋华隽《广陵列士传》例,述列士”;“援汉刘向《列女传》例,述列女”;“援《汉书·艺文志》例,述艺文”:“援唐人《丽藻录》例,述丽藻”;“援汉王符《潜夫论·叙序录》例,述序录”。《重修〈常州府志〉条例》略云:“山川(水利附)、河渠、桥梁、闸坝、均略仿《水经注》例,随水道分载。”“寺观,略仿《洛阳伽蓝记》。”“坊巷,略仿《东西京城坊考》,城内古迹分载。”“风俗,略仿《阳羡风土记》。”“方言,略仿《方言疏证》。”“物产,略仿《南方草木状》。”“纪述本地事之书,如《阳羡记》、各邑旧志之类。”“前志原委,从咸淳、毘陵《志》起,仿《四明宋元志作者考》。”足见缪氏藏书之丰,读书之精,用书之广。结合自己的修志实践,多为缪氏修志的经验之谈,认为修书体例:“宜典核。”“宜征实”。“以官文书为据”。“古事宜备,今事有关土地人民者详”。“各门统名日志,不立杂名”。“图表散归各卷,图先表后”。“引书凭古雅者”。“引书用最初者”。“群书互异者宜考订”。“采用旧志及各书,须复检所引原书”。并主张志书宜续不宜修。缪氏撰《重修〈常州府志〉条例》,可说是一篇完整的修志方案,亦可以是缪氏的修志经验总结。内有“修志办法”九则,“采访格式”二十四则,“修书体例”二十八则,“右通例”十七则,“此次创例应商”者四则,“右专例”《光绪常州府志目》七志三十六目。缪氏的众多方志论述不乏创见。
缪氏最早有方志目录之专著《学部图书馆方志目》不分卷。(排印本)《提要》著录略云:“早先著有目录学之作〈艺文堂藏书记〉,按是目乃荃孙于宣统二年编辑乃阁,所贮书籍,全数移交京师图书馆,内藏书自明万历三十三年曾纂内阁藏书目录八卷,及移交时惜止存十之四五,然其中所贮旧志最夥,盖方志为官府所掌,自与私家藏弃有异,其丰不可同日语也。又考全篇纂辑之例,而各志不全者,用天一阁书目例。记所存卷数,每卷至每卷,如只有一卷,下又有一卷,加又字以清眉目,另一部虽有缺卷,而书可存,或刻可观,则书又一部,再记欠几卷,以示区别云。”开方志目录著作之先河。颇有功于方志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