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缪荃孙与地方志事业(12)
辛亥革命网 2012-02-1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缪氏对于古之都邑志,实有微辞,不仅时代之规模气象不若,且行文亦多有可商,所以他说:“古之志都邑者,仅存乾道(即《乾道临安志》)、淳祏(即《淳祐临安志》)、咸淳(即《咸淳临安志》)三志,偏隅南渡,具体而微,岂若今日大一统之规,跻中兴之世,征今考古,泐成此编。文不敢慕夫高洁也,惟求其赅;辞不敢尚夫华缛也,维取其征信。事不敢专企夫雅峻也,惟重其足以敦历浮俗。世有学人才士,知言之选,必能实事求是,以匡不逮,是所深幸也。”缪氏修志强调教化功用。在《故事志》中,要求“由今溯昔,纲举条系,识大识小,各具劝惩。若夫兵事之成败,形势不可不讲也。天时之祥异,政令不可不治也。防患于微,宜慎也哉!”缪氏的修志见解均有实践。尤当一提的则是《艺文志一》里的《纪录顺天事之书》,它简直是一篇可以单独成编的北京地方文献书录。这篇书录以当时顺天府辖区为限,收录了自古至今,上起周之《燕春秋》,下迄清代《[光绪]昌平州志》,历代所修北京志和有关北京史志的专书二百二十九种。因为是一个知见书目,所以除收录当时所存的图书外,还收录了已佚和撰者未见的书目。著录图书以明清两代志书为最多,计二百一十多种,对北京地区史志的研究提供了按图索骥的便利。是志对首都与地方关系处理得较好,北京城在顺天地域上,当然应放在首位记载,以示位尊,内容十八卷,占七分之六的篇幅记载这府,主次分明。是志虽自众人之手,然体例完整统一,资料翔实,成为记述清末京师顺天府辖区情况的最完整、最丰富的志书,备受推崇。梁启超曾极力推荐称颂是志为名志。《续修四库提要》著录略云:“其秉笔之士,多当代彦俊。如撰故事之洪良品、坊巷之蛛一新、经政之傅云龙、晷度之汪凤藻,皆有专长,用力亦深。荃孙擅目录之写,既独撰艺文、金石二志,兼核校全书,故书之精核,为近世方之冠。艺文志及纪述顺天事之书,虽属创体,最为可法,风俗方言二门,无一法出于自撰,稽古钩纂,良称辛勤。物产门,于所引诸书之外,又缀以按语。尤为可喜。章学诚尝谓6志流寓,如悉核之。皆是挂一漏百,故力主剪裁之说。言甚切当。今志载之,似欠中允,又 在昔帝王时代,尊君抑臣,惟书籍著录,则可不拘,如汉志所载汉高、孝文诸传,皆杂置诸臣之中,盖著作所以垂后,非尚尊号故也。今金石志,以清代御碑、列历代之前,殊亦无聊。
缪荃孙在纂修《顺天府志》的同时,还主持纂修《[光绪]昌平州志》十八卷。于清光绪五年(1879)始修,刊行于十二年(1886)。昌平为古邑,前汉始置,明初隶北平府。永乐十九年明成祖迁都北京,隶属顺天府。正德元年升为州,领顺义、怀柔、密云三县;清仍为州,属顺天府,不辖;民国改州为县,属京兆地方。后废京兆,属河北省。明初修《昌平县图志》为县最早的方志,早佚。现存最早的昌平志书,当推隆庆元年(1567)崔学履修《昌平州志》八卷。清康熙十二年(1673)由吴都梁修《[康熙]昌平州志》。缪荃孙撰《序录》,略云:“昌平在京师之西北,枕居庸之险阻,土地沈雄,人物朴茂,颉颃风、翊,控扼云、朔,诚神皋之奥区,冀方之冲要也。明初新旧二志,散逸不存,嘉靖时崔学履修之,康熙中吴都梁修之,迄今已二百年。……同治七年,节相合肥公修《畿辅通志》。前知州事吴君履福、钱君敏创议重修。邑绅前福建道监察御史刘君治平任其事,命弟子庠生刘君万源主修。搜古书之记载,征父老之旧闻,山川关隘,亲履其地,面前人之异说可折衷,物产人物无取借材,而邑乘之统病可尽涤。知州事宋君文莅任,思竟其事,授简荃孙。编纂及竟,而侍御之子勋举而刊行之。”下列目二十二。昌平之天寿山为明陵所在,是志卷一为皇德记。记述了从清顺治四年起至光绪九年止,历朝皇帝对皇陵的制谕及各大臣的奏折,内容为命工部修葺、禁明陵樵采、致祭明诸陵,撰思陵碑记,修崇祯帝陵及皇帝去明陵祭扫时的诗作等,虽以此来歌颂“皇德”,但从中却可看到平民的被盘剥的状况。仅从嘉庆皇帝时,顺天府尹周家楣等在《查明陵附近民地并非私垦一事》的奏折中即可看出:“傥再从墙外封禁百步,实逾百步之限,须腾出土地二千七八百亩,失业者计及千家,即前明原设守护房屋及原有庙宇香火地亩均须封禁,该处多系园林果木,每亩值钱四五十千,小民衣食所资,身家性命所系,难断弃置。……”仍有史料价值。卷二为舆图记,共有图七幅,其中包括明陵图及恭亲王园寝图。卷三至卷四为土地记,篇幅较多,占全书四分之一,详细记载了昌平的建置沿革、废置分合情形,并列表明示。还记述了昌平帮故城、万年故城、军都故城、军都新城、广武废县、芹城、白浮图城、昌平城等的地理位置,以及昌平之地理区域所及,境内各村庄山峪等之位置等,为研究昌平地理提供详细的资料。卷五山川记,卷六大事表,分为大事、兵事、灾祥三类。卷七官表。卷八选举表。卷九道里记,风土、祠庙、伽蓝等。卷十冢墓记。卷十一为会计簿,记载了明清两朝夏税秋粮的征收情况,是研究当时经济的重要资料。卷十二学校志。卷十三衙署志、营卫志、物产志。卷十四列士传,记载人物起自前汉,其中不少有与修志有关的人物,如徐化成、王萱龄、刘治平等人传记,从中可知刘治平“清昌平州屯田村人,同治甲子举人,戊辰进士,由编修转浙江道监察御史,转掌福建道,时俄人反侧初定,各国莫不生心,朝廷宵虶图治,言路大开,治平以为今之急务,固有御外侮矣,而御外之本则在乎足则用、安民生。光绪初创修续修州志,并采官师人物可为法则者数十人奏请入祠,并纂入志”。卷十五至卷十八为列女传、艺文录、丽藻录、序录等。是志内容瞻博,词尚尔雅,体例周备,每目皆有仿而作。大事表,以年为经,以事为纬,载一州大事、兵事、自然灾害,简而有要。艺文搜罗州之掌故,颇多精蕴。梁启超称之为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