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正与辛亥革命(8)

辛亥革命网 2012-07-04 00:00 来源:湖北文史 作者:刘作忠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时期,由于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一大批有别于封建士人、具有相当民主思想和科学文化素养的知识分子群体脱颖而出,这个先

  10月15日,都督府接到情报:清廷大臣荫昌率大队清军南下围剿革命军。面对清军压境,革命军内部呈人心动摇之势,旧军官时有弃械而逃者,亦有意于观望者。当时黎元洪初任都督,未有决心,将校入谒者,多慢不加礼,居正担心主帅徒拥虚名,无认整肃三军,于是建议“设坛场,具礼议,请都督誓师”。此举既可借此稳住黎元洪等旧军官和一批动摇分子,又可加强黎元洪在革命军中的地位,革命党人对此表示赞同。

  10月16日晨,阅马场广场中央祭台高耸,周围刀枪剑戟林立,一排排士兵静候检阅。黎元洪穿着军服,精神焕发。在革命党人的簇拥下,黎跨马按辔来到祭台前。登上祭台,黎站在旗剑分列的黄帝神主位前宣读祭文:“务以歼除满酋,恢复神州为目的。元洪德薄智浅,仰托先皇灵爽凭依,赖同志进行之锐,誓必达到目的……”祭文宣读后,革命党人推年长的谭人凤给黎元洪授剑。黎元洪接过旗剑,又大声宣誓实心拥护革命,坚决打倒满清政府,全场顿时欢声雷动。

  接着,黎元洪请居正演说。居正登台着力宣传“同盟会革命之精神、创立民国之意义”,鼓励大家用鲜血保卫革命成果。最后,居正命令“各军举枪向黎都督致敬”,黎元洪见此情景,大受感动,一反往日神态,满怀激情地下台阅兵,依次巡视。

  这次誓师后,革命党人与一些起义的将官之间有了一定程度的谅解,军政府内外关系也趋向融洽。

  针对革命党人仓促起义,组织机构不完备、军事指挥和行政处理上漫无秩序的局面,居正草拟了一份《中华民国军政府条例》。誓师的当天晚上,数百名革命党人聚集省教育会讨论居正的《条例》。居正登台对大家说,这个《条例》是孙中山先生和东京同盟会总部预定的。《条例》规定,武昌军政府机构分“军政”和“民政”两部分,由都督统管。军政方面设总司令职,下管参谋、军令和军务等部。民政方面设政治部长一职,管辖内务、外交、教育、实业、司法和理财等司,司之下设科。有人对这种类似中央政府建制的组织机构提出异议,居正解释说:“军政府初建,宜崇体制,以便与友邦交涉。”大家再无异词,当场宣布通过。

  翌晨,居正等人将《条例》交黎元洪,黎当即签字批准,于当天颁布实行。

  《条例》为革命政权创造了一种形式,其后各省先后光复,各建都督府,略依湖北军政条例。

  居正作为同盟会中部总会的代表,不计个人名位,仅以个人身份担任都督府顾问,积极参与革命军的联络谋划,当武昌军政府内部初步稳定后,又多方与外界联络,推动各省响应武昌首义,劳苦功高。

  血战大智门

  10月23日,江西九江新军响应武昌首义光复,并派丁人杰来武昌求援。鉴于九江是武汉东南要塞,武昌都督府革命党人决定拨给九江起义军一批军火,由居正送往,并负责指导九江一带的革命工作。居正立即与丁人杰一起渡江到汉阳工厂提取军械,但此时长江被清军封锁,一时无法启行。

  这时,汉口方向传来隆隆炮声,居正留丁人杰在汉阳等候,自己立即乘船赶往汉口江汉关革命军汉口军政分府,传达武昌都督府的命令:为便于战场上辨认敌我,所有革命军人须于当晚统一缠戴红布巾。居正请汉口军政分府的革命党人紧急赶制红布缠巾,然后带着卫兵赶往设在歆生路华洋宾馆的革命军汉口临时总指挥部。他向总指挥姜明经传达命令,并将随身带来的红布塞给姜。姜很不耐烦,居正主动说:“余来帮忙!”居正立即召集各队队长开会,吩咐他们分头更换红布巾,随后逐一检查各队换红布巾情况。料理完毕,他即返回江汉关军政分府。

  10月28日上午8时左右,居正登上汉口战略要地水塔观察战况,发现大智门车站方向革命军兵力不支,不少革命军人纷纷后撤。居正迅即自江汉关调集8名卫士随同赶赴大智门前线。原来,在此指挥的姜明经畏于敌势早已溜走,阵地上的士兵三三两两,士气非常松散。居正十分气愤,大喝一声,拿起一面红旗带头向敌军阵地冲去。士兵们见新来的主帅如此勇猛,士气陡增,相率紧跟冲锋。据当时在场的革命党人甘绩熙后来回忆:“居君属文弱书生,亦勇于赴敌若此,我辈军人更当努力杀贼。”一时,革命军人勇敢作战,再次夺回了刘家庙车站,并缴获敌炮数门。

  至正午时分,前线革命军人由于连续战斗,有的饥疲不堪,有的已昏倒在地。居正一心想率领革命军人追杀清军,只顾挥舞红旗向前猛跑,大喊前进。此时回头一看,发现身后只有一个卫兵相继,其他人还远远地跟在后面。居正只好停下来,他采纳甘绩熙的建议,急回大智门车站组织援军。

  居正在大智门集合一批士兵,正进行战前动员时,突然一颗子弹击中头部当即昏倒。在场的士兵虽然不清楚他的身份,但见他西装革履,猜定他必是革命党领导人,大家七手八脚地用门板将他抬到江汉关。居正伤势不重,抬至中途苏醒,到江汉关时已能开口讲话,但疼痛难忍。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