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正与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网 2012-07-04 00:00 来源:湖北文史 作者:刘作忠 查看:
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时期,由于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一大批有别于封建士人、具有相当民主思想和科学文化素养的知识分子群体脱颖而出,这个先进群体为推翻封建专制、为中国近代化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主人翁居正先生就是这个先进群体的典型。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一步步走近这位先贤。
从“职思堂”走出的灵童
居正,字觉生,晚号梅川居士,1876年11月8日(清光绪二年九月二十三日)出生于湖北黄州府广济县(今武穴市)灵西乡长乐里瓦城保安宁村居文胜垸一个书香世家。
少年时的居正,即表现出不羁的天性:一方面厌恶封建礼教,一方面却能熟练背诵《四书》、《五经》等当时必读之书。
居正的几位亲族前辈曾先后参加过太平天国革命,少年居正对太平天国史事很感兴趣。每当长辈们讲述各自在太平军中的种种经历,小居正都听得如痴如醉。每每听到那些有志男儿血洒疆场,小居正热血沸腾,听到天朝内讧、自相残杀的故事,小居正则往往黯然神伤。
少年居正在居文胜垸一带是出名的“伢儿头”,他常与牧童们打架,虽头破眼肿,但伤愈后照旧干仗。每至腊月末,居正带领小伙伴东家吃、西家闹,看戏玩耍,乐而忘家。元宵节玩龙戏,少年居正“喜居稠人中为龙首”,领着众人别出心裁地玩龙戏,乡邻欢笑中对其出众之举赞叹不已。
17岁那年的一天,居父宾虞为启迪儿子早日成才,别出心裁地在书案上写下横额“职思堂”三字,要居正讲解三字的来历和取义。居正怔然不知,居宾虞又问:“你‘姓’什么?”居正低着头不敢回答。
居宾虞长叹一声,对居正说:“朱熹注《诗经》这句话是说,君子所想的东西,应该是他的职责范围里,这就是‘职思’两字的好注脚。你不答姓居,说明你不知道‘居’字的来历。”他接着说:“讲到‘居’字的本义,四书上说得很多。如‘居无求安’,‘居仁由义’,‘居敬而行简,居易以俟命’,‘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予故以‘职思’名堂,盖欲尔切己体察,念念不忘做大丈夫地位。若旷安宅而弗居,或居之不疑,居上不宽,等等,则非予所望也。”
父亲用心良苦的训诲,居正铭记终身。此后,他发愤读书。他常常紧闭房内,“闭关”攻读,足不出户,衣食由家人从门孔里送入。一年春节至舅家借回一套难得的汉四史,回家后“闭关”抄读,5个月内足不出户。
功夫不负有心人,居正学问大增。20岁那年的秋八月,居文胜垸附近村垸的一些读书人邀居正到瓦城庙参加一年一度的圣人会。圣人会是读书人的集会,集会仪式需要一篇祭孔子的告文,众推居正执笔。居正未加推托,凝思片刻,挥笔立就。士子们认为居正所写的告文发挥了《尚书·大禹谟》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所含的思想,称赞此告文“真得十六字之薪传”。告文宣读后当即火化,而居正文名才名却不胫而走。“灵童”居正从此在鄂东士子中崭露头角,与其切磋学问的士子纷至沓来。
居正在义理学问上造诣日深,但却连年应试不中,遭人讥笑,他一度想逃去当兵,又苦无机缘。目睹科场种种腐败现象,年轻的居正陷入深深地痛苦和绝望之中,他痛恨八股制艺禁锢人的灵性,但又不知出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