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正与辛亥革命(12)
辛亥革命网 2012-07-04 00:00 来源:湖北文史 作者:刘作忠 查看:
按照孙中山主张,交出政权后的革命党人将从事巩固发展同盟会工作及社会公益事业。居正卸去内务部次长后,专心于同盟会庶务工作,负责同盟会的经费收支。同盟会虽然会员众多,但收入甚少,开支捉襟见肘。
居正找那些刚刚入会的富足官绅募捐,他们一毛不拔。居正只好请孙中山先生召开干事会研究办法。在干事会上,孙中山笑着对居正说:“拿簿来,我写三十万。”黄兴也说:“我写十万。”黄兴无钱可付,请在坐的富商徐桂庭代捐。张继触发灵感,建议请黎元洪出五万,各省都督出两万或一万。
按照干事会意见,居正与马伯援离开南京筹集经费。他俩先到杭州找浙江都督蒋尊簋,请他捐资。蒋尊簋看登记簿,说:“我不能写这样多。”居正说:“一万元足矣。”可蒋尊簋犹豫不决。居正生气地说:“不写我就走了!”拉起马伯援就走,蒋尊簋一言不发地将他俩送出门外。居正、马伯援随即赶到南昌请李烈钧捐资,李很爽快,挥挥手说:“此事易办,我有些粮食在南京,约值8000多元,给一纸令,持回南京取款即可。”居正、马伯援折回南京取款。
不久,孙毓筠当选为同盟会新财政主任,居正整理其经手的收支清册,尚余现款5000元移交。
此段经历,居正自戏称是“沿门托钵”。
创办“烈士遗孤教养所”
在武昌完成筹款事后,居正活动创办烈士遗孤教养所。早在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武昌首义烈士遗孀拖儿带女来南京各机关门前哭请救济。居正心里很不舒服,与马伯援谈起烈士遗孤教养所计划,得到马伯援的赞同,后向张承槱司令募捐一万元。
居正先找武昌都督府军务司长蔡济民商量此事,蔡济民说:“湖北现有毕血会,调查阵亡将士家属,业具端倪,除抚恤外,尚无进一步计划。汝今既有‘烈士遗孤教养所’之发起,恤死存孤,莫善于此,马上在武昌设立如何?”
居正提出教养所用房无着落,蔡济民请居正找邓玉麟解决。邓玉麟本来与居正交情颇厚。见面后,居正开门见山地说:“只要房子,可以办教养所便了。”
邓玉麟面带难色地说:“武昌原有两湖书院、文普通、武普通、方言、家务诸学校,一部分驻兵,一部分已有人占住办学了。只有我师部张彪公馆,厅堂宏敞,又有花园,要算最适宜所在,我让给你们是可以,但恐师部参谋诸人不肯。”
居正笑着说:“你的参谋都是我们梁山好兄弟,哪有不可说清楚的,由你作主就是。”
邓玉麟答道:“明日再来谈谈。”
第二天,邓玉麟决定让出师部开办教养所。居正拿出一万元,蔡济民从毕血会拿来两万元作为基本经费。推举蔡济民任“烈士遗孤教养所”监督。邓玉麟和毕血会副会长丁立中为副监督,庶务交毕血会办理,会计由邓玉麟委派。云南的李俊英女士担任所长,居正又请南京女子北伐军的张楚、吴淑卿诸女士任教习。
黎元洪闻报此事,也捐资赞助。黄兴特意从南京留守府里拨公债五万扶持。毕血会从烈士遗孤中选项取100余名儿童,经口头报告都督府后正式开学。
烈士遗孤教养所基金充足,教学质量高,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前来参观、观摩的人络绎不绝。广东还派来一群女师留驻所内,观摩旬日才走。
灵山会
1912年5月间,居正乘湖湘筹款之机顺道回籍探亲,马伯援、熊心逸陪同前往。居文胜垸的乡邻围住居正问长问短,一片欢愉。居正在祠堂祭祖拜老成之后,上祠堂戏台说:“戏不会唱,话却可讲,我们现在是中华民国的人民,不是大清皇帝的百姓。从前皇帝要管我们,现在我们要管大总统。因为大总统是我们人民选的,一定要他是能干的好人,我们才选他,他也就要好好的替人民办好事。但是我们也要个个做好人,不要做坏人,个个做好事,不要做坏事。士农工商,大家都是好人,都做好事。一国一家,那能没有不好的道理。”
乡邻们觉得居正这番话很新鲜、很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