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人惊海内:成都保路运动(6)

辛亥革命网 2012-10-08 00:00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成都日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四川的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其导火索和总爆发的关系,无从细说,我们更愿意以一位著名近代史专家的话如是说: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是清

  11月27日是“黄道吉日”。午前,负责外交的杨开甲到各外国领事署,向各领事宣布: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蒲殿俊为正都督,朱庆澜为副都督。

  蒲殿俊、朱庆澜身着笔挺的绶带军官服装。会场内旌旗飘荡、服饰鲜明。商界、学界和各界民众到者约数万人。各国在成都的领事、传教士均来道贺。午刻行礼,正、副都督先“祝旗”敬礼。大汉国旗白色,周围18红圈,中间书一大“汉”字。正都督蒲殿俊喜气洋洋地演说:“从此平权自由,改专制为共和。都督是7000万同胞之公仆,组织共和宪法,以巩固我大汉联邦之帝国!”

  副都督朱庆澜其后演说:“四川独立,来日方长。凡我同胞,必须人人奋勉争取富强,俾免贻笑邻邦!”接着宣布新政府名单。演说既毕,万众欢喜而散。

  “老皇城”外卖锅盔烧饼、牛肉肺片、烤红苕的……这天生意兴旺。

  赵尔丰交了重权,这天发出有滋有味的《宣示四川地方自治文》:“尔丰不德,不能出我四川父老子弟于水火。第一、奉告人民。呜呼!我至亲爱之父老子弟,亦知今日之四川为破坏之四川乎?……呜呼!尔丰不德,愧对四川……呜呼!尔丰去矣!”

  “成都兵变”

  1911·12·8

  12月8日,成立军政府后的第11天,发生震惊国内外的“成都兵变”。

  这天上午,军政府正、副都督蒲殿俊、朱庆澜在东较场“点兵”。巡防军突然大吼大闹“反了!”“反了!”乱枪齐放。蒲殿俊、朱庆澜惊惶失措,跳下点将台狼狈而逃。乱兵潮水般从东较场溃决而出,呼啸着抢劫银行、藩库、钱庄。傍晚开始,乱兵又大抢商铺、民居……成都城中,火光冲天、烟雾腾腾。

  乱兵说这是“自由关饷”,又叫做“打起发”。从这天起,“打起发”成为成都流传百年的口头禅,意思是趁火打劫获不义之财。

  一位风云人物这时浓墨重彩地登台。尹昌衡(1884—1952年)字硕权,号太昭,别号止园,四川彭县人。父亲尹荩臣教私塾为业。母刘氏是彭县一个举人的女儿。尹昌衡幼年随父母到成都,父仍教私塾,母帮人洗衣服做针线维持生活。尹昌衡相貌英俊,个子较高,人称尹长子。他自幼学习勤苦,18岁时“投笔从戎”。1902年考入四川武备学堂第二期,1903年由四川总督岑春煊以高才生选送日本留学,于日本士官学校六期毕业。

  1910年尹昌衡回四川,深感不得志。保路事起,尹调任陆军小学总办。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后,他任军政部长。“成都兵变”这天,尹昌衡驰马从东较场逃出时想:“好友周骏任陆军新军六十五标标统,屯兵凤凰山。”他驰马狂奔周骏军中,周骏以两营人交尹昌衡统率进城平叛。

  1911年12月9日,兵变后第二天。黎明,尹昌衡率兵进入成都老皇城,直奔军政府的帅府,虚无一人。尹昌衡东寻西找,猛然在一张破床上见一人,正抱着大汉国旗埋头哭泣。此人听见尹昌衡佩剑咣当声,抬头大叫:“逆贼,快杀了我吧!”

  这不是军政府安抚局长罗纶吗?罗纶见是尹昌衡又惊又喜。两人携手走到老皇城金水河桥上。官绅、民众闻风而至,都哭泣说:“时局危急,非有人出头不能平叛镇乱!我们拥护尹大人当都督!”

  尹昌衡作推辞状,众人跪伏地上痛哭失声。这一天,周骏、彭光烈等新军将领约集士绅徐炯、邵从恩、张澜,以及同盟会在省人士于北较场开会,尹昌衡被正式推举为四川军政府都督,罗纶为副都督。

  尹昌衡手持指挥刀,亲率勇士巡视大街小巷,见有犯者令立斩,并暴尸街头示众。第一天杀了200人,第二天杀百余人,第三天杀十数人……连杀几天杀得乱兵胆战心惊,无不远逃,民心得安。

  赵尔丰之死

  1911·12·21

  1911年12月21日。深夜三更,尹昌衡命令官兵约2000人包围都督府。深夜里寒风飕飕,都督府护卫团长陶泽焜率所部数十人翻墙而入,督府官兵不作抵抗,东奔西逃,赵尔丰被捉。

  原四川总督赵尔丰,将赴川边经营藏务,但久未成行,于是军民都欲杀赵。尹昌衡本想举兵攻赵,又恐重起战火,因赵尔丰还拥有3000巡防军。于是尹昌衡如三国关云长一样,来了个“单刀赴会”。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