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人惊海内:成都保路运动(2)

辛亥革命网 2012-10-08 00:00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成都日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四川的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其导火索和总爆发的关系,无从细说,我们更愿意以一位著名近代史专家的话如是说: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是清

  照此蜗牛进度,确如当时人所说:“100年也修不成川汉铁路!”

  1909年,清政府对全国商办铁路进行了15次调查,认为各省商办铁路弊端太多,筑路权只能由国家统一筹划,而且只有引进外资才能迅速切实奏效,从而“铁路国有政策”大体成形。

  1911年3月,赵尔巽调任东三省总督,由其弟赵尔丰署理四川总督。赵尔丰此时尚在川边未到任,总督一职由王人文(1862—1942年)暂时“护理”(暂代)。

  1911年5月9日,清廷颁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上谕》,说数年各地商办铁路的结果,在四川“倒账甚巨,参追无著”(即烂账太大又无法追究)。

  1911年5月20日,清政府邮传部(相似邮电部、交通部)大臣盛宣怀,与英、法、美、德的银行财团缔结借款合同:清政府向四国财团借款600万英镑,年利息5厘。铁路将在三年内完工,铁路建造与管理的全部权力归中方所有。

  外国财团当然带有资本输出的色彩。但中国利用外资,现代化进程必将极大加快。所以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完全否定清末铁路国有和利用外资的政策,简单化地批判为 “卖国”“卖路”,是武断和错误的。

  1911年5月25日,邮传部发出电文给王人文明确表示:川路公司收入约为1500多万两银子;大约有1200多万可兑换“保利”或“无利”股票,政府对公司其他严重亏空(即“倒账”)约400万,不予负责。5月28日,川汉铁路公司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向朝廷呈交“请愿书”,“请暂缓接收”。

  6月2日,清廷又给王人文发出上谕,斥责四川省咨议局中一些人别有用心:“是必所收路款,侵蚀已多,有不可告人之处!”

  为什么会导致后来的保路运动?从总体上讲,保路运动是中国民众与清朝封建专制、中国与外国列强侵略、清政府中央和地方利益集团等诸多矛盾空前激化的综合产物。单就铁路国有政策和引进外资本身而言,并不一定错。

  最关键的原因是,清政府一方面幻想急进地推行“经济改革”以挽救危亡,另一方面却不肯放松独裁统治,虚伪地空喊“政治改革”,这反而使危机猛然高涨。铁路收归国有政策不合时宜地出台,成了政局突变的“扳机点”,最终导致了“保路运动”爆发。

  如听任铁路收归国有,立宪派士绅们实际利益和政治幻想都会泡汤,于是决定发动民众,把保路运动作为他们获取参政权利的政治筹码。四川保路风潮的历史大戏,从此进入高潮。

  岳府街川汉铁路总公司,成了全川政治漩涡中心和保路总指挥部。

  1911年6月17日上午。成都岳府街公司内聚集了4000多人,在这天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85岁老翁伍肇龄也由人搀扶来了。四川按察使(全省政法系统最高官员)周善培问:“老前辈怎么肯出来?”伍肇龄激昂地说:“此事关系四川的存亡,走不动抬起也得来呀!”

  午后一时开会。时年35岁、风华正茂的四川咨议局副议长罗纶拍桌高叫:“存亡所系,吾川人皆愿继之以死!”《蜀报》总编辑朱山上台,拍胸顿脚怒吼:“非鼓动吾国、吾民、吾军,无以拒外国借债之野心!”朱山又以手猛击桌案,砸在茶碗上,霎时热血飞溅。所有人惊愕地尖叫、乱骂。

  抽泣声、号啕大哭声、顿脚声……喧哗不止,一浪比一浪高。8个警察也丢了警棍伏在桌子旁,一同号哭。

  下午,参会者数千人浩浩荡荡,由岳府街步行到总督衙门(现督院街省政府所在地)请愿……护理(代理)总督王人文身体矮小,怕大众看不见,就叫人临时搬了张方桌。他站在桌上说:“我立刻代你们电奏、力争,丢官也是乐事!”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