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人惊海内:成都保路运动(4)

辛亥革命网 2012-10-08 00:00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成都日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四川的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其导火索和总爆发的关系,无从细说,我们更愿意以一位著名近代史专家的话如是说: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是清

  川剧艺人杨素兰捐田产

  杨素兰(1877—1926年)生于梓潼县一户小商人家,父母双亡后被人卖与乡班学戏,艺名海棠,后集资创建“宴乐班”。杨素兰重义轻财,极富爱国热情。为支持保路运动,他将辛苦积蓄的80亩田产全部献给“保路同志会”。当时,川剧艺人社会地位极低,《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特别加编辑按语:“寄语杨君:君上流人物也。如盛宣怀者,始真下流,以盛方(比)君,盛愧死矣!”

  辛亥革命后,杨素兰和康子林、唐广体等发起筹组“三庆会”,对川剧艺术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大贡献。

  全城罢市 赵尔丰左右为难

  1911·8·23—9·5

  1911年7月24日,赵尔丰从川边赶赴成都,接任四川总督;

  1911年8月23日,清廷的两道上谕,引发熊熊大火。此后,成都全城罢市;

  1911年9月5日,保路同志会印发《川人自保商榷书》,主张抗粮抗税,实际是鼓吹抛弃清廷,四川独立。

  1911年7月24日,66岁的赵尔丰从川边经雅州、卭州、新津、双流各州县,风尘仆仆到成都接任四川总督。

  1900年,昏聩的清王朝闹出“庚子事变”后,政府中央权威严重削弱,各省形成地方官绅利益集团。所以,王人文、赵尔丰、玉崑(成都将军)为代表的几乎所有地方官吏,对保路运动大都抱同情、支持态度。

  1911年8月23日上午10时,岳府街铁路总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宣布了清廷两道上谕。立刻如泼翻油锅,引发熊熊大火。主要原因,一是朝廷强令接收川汉铁路公司现款,二是朝廷认为四川闹“保路”,是“乱党”所为。

  全场几百人立刻乱起来:哭声、喊声、骂声、捶胸跌足声、演说声……蒲殿俊、罗纶、颜楷、张澜等人集合众议,决定号召罢市。不到一个钟头,省城内外大小500余街的店铺,相继关门了。

  此后,成都全城罢市,唯油、盐、柴、米及一切饮食之物照常交易,但价已昂贵。罢课罢市在巴山蜀水扩展……各州县报急快马络绎不绝飞报省城。新繁、彭县、灌县等川西州县,接着发生攻打税收经征局和巡警局的动乱事件。

    玉崑、赵尔丰等四川主要官员,多次联衔致电清廷内阁,请朝廷改变路事政策。9月4日,罢市第12天,清廷发出上谕,坚持认为铁路国有和借外资修路的政策是正确的,只是有人“藉端滋事”。  9月5日,保路同志会开会。既是同志会会员又是同盟会会员的朱国琛、杨允公、刘长叔等,印发了《川人自保商榷书》,要害之处是主张人民练兵、抗粮抗税,实际上是鼓吹抛弃清廷,搞四川独立……

  清政府严重恐慌,严令赵尔丰切实弹压川人:“贻误大局,定治该署督之罪!”赵尔丰由同情支持川人保路,不得已演变为要杀人治乱。

  督院街“成都血案”

   1911·9·7

  1911年9月7日,赵尔丰接任川督第45天。赵尔丰派人诱捕蒲殿俊、罗纶等9人,后又拘捕蒙裁成等3人;当天,成都市民直奔督院街示威请愿。赵尔丰下令开枪,许多人惨叫着倒在血泊中。

  1911年9月7日(辛亥年七月十五日),罢市第15天,赵尔丰接任川督第45天。这天是中国传统盂兰节,也称鬼节。

  一大早,赵尔丰派人诈称“邮传部有电特请会商”,诱捕蒲殿俊、罗纶、邓孝可、张澜、叶秉诚、江三乘、颜楷、彭兰棻、王铭新共9人,后又拘捕了蒙裁成、胡嵘、阎一士3人。

   赵尔丰盛怒威胁要杀诸人时,成都将军玉崑来了,说:“事未问明,不可妄戮一人。”玉崑怕趟浑水,说完后托词走了。赵尔丰未敢贸然下手,将九人暂押总督衙门内。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