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人惊海内:成都保路运动(3)
辛亥革命网 2012-10-08 00:00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成都日报 查看:
市井小民捐款保路
1911·6·26—7·17
1911年6月26日,《保路同志会报告》创刊;
1911年6月至7月,成都市民、僧道和各州县人士,到岳府街捐款给保路同志会。
四川保路同志会由四川咨议局正副议长蒲殿俊、罗纶为正副会长。下设总务、文牍、讲演、交涉四个部。
接受过西方思想熏陶的立宪派人士,很懂舆论宣传的重要。他们以“爱国保路”为堂皇旗号,大办报纸、大作演讲,煽动民众情绪以壮声势。1911年6月26日,《保路同志会报告》创刊。
1911年,许多士绅不屑一顾的底层小人物,突然成了报刊上热炒的“英雄”,出现了下面的“热点新闻”——
为保路不结婚
资州(资阳)有个小伙子石某,开了家小茶馆,不识文字。他听人在茶馆中读了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捶胸跌足、号啕大哭。他订婚刚月余,次日就跑到岳父家中说:“时事如此危急,亡国就在眼前,还讨啥子婆娘啊?我要卖掉家产,拿来全部报效国家!”新津县理发匠李某,也要卖掉家产来爱国保路。
五天步行千里入会
巴州小学教师王某,看报后5天步行1100里,赶至成都参加四川保路同志会。他慷慨激昂地说:“人生时艰,热血男子当关心中国前途!”
和尚道士加入保路
清静的宗教界也热闹起来:“现有某某寺观僧道,已联合僧众数百人,欲附入同志会,以为破约保路之一助!”
接着,四川各县70余座寺庙,僧人78名,捐银200元申请参加保路同志会。崇宁县东街吕祖祠道士马如是、赵公山,盘龙寺汪志同,都踊跃申请参加同志会。马如是慨然长叹说:“只恨我是方外人,不敢上街讲演保路,以尽国民分子之责,我愿月捐钱1000文,以为修路之一助!”
成都僧道也集议,愿捐庙产作保路费用:“成都净居道罗天然,联合同人,并邀各寺僧众集议,拟将向来各庙产业,无论公产私产,提拔出一半,以备路事需用之费。”
盲人、娼妓捐款
1911年6月26日,忽有娼妓李春林来会捐龙洋600元,毛黄氏来会捐银200元。同志会最初拒不肯受。“二妓哀求不已,始允暂存,留作将来购股之用。亦青楼中之热心爱国不可多得者也!”
成都一家香蜡铺门口,专门宣讲“圣谕”的黄瞎子,在供奉的圣谕神牌外,又立了光绪皇帝神牌。他登台演讲:“铁路关系吾人生命财产,此时若不争回,后患不堪设想。故此时必须努力,不然啊,‘马至岩前收勒晚,船到江心补救迟。’悔之已晚!”
省城张瞎子以打道筒(唱竹琴)为业。他沿街弹唱保路歌曲《铁路醒心歌》,鼓动民众起来争路:“提起笔,泪不干。同志会,为哪端?为的是铁路事儿被人占……”
1911年7月17日上午,有4个盲人搀扶着到岳府街四川保路同志会,语及路事皆痛哭失声。他们拿出志愿书,要捐银元5枚(可买米400斤以上)。他们边哭边说:“也晓得同志会不收捐。但这是我们的诚意,都是靠摸骨看相一文一文凑积而来。今特捐给同志会,不过各尽各爱国一点心事……”闻者无不泪下。同志会职员握着暖烘烘的银元,目送他们搀扶着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