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教育纪事]2004年中国文化大规模走出国门(4)

辛亥革命网 2010-08-17 00: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梁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2004年6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对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两国签署了在塔什干建立孔子学院的协议,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高玉生与乌兹

  汉语国际推广之路充满挑战和机遇

  在德国柏林的一家公园内,一座洁白的孔子全身雕像掩映在树丛中。雕像底座上用德文写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今,随着汉语的广泛传播和孔子学院的迅速发展,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正跨越千山万水、冲破几千年时间阻隔,再次征服着今天的人们。孔老夫子做梦也不会想到,在2000多年后的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力的增强,他的学说作为中国的文化名片已经走向了五大洲,走进了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中间。

  新加坡《联合早报》曾刊文指出,西方的有识之士都肯定古老的中华文化能够为世界纠偏,是人类未来的福音。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人类命运的问题上对中华文明特别寄予厚望,他指出:“世界统一是避免人类集体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2000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

  2007年6月,比利时王储菲利普率团访华,他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时说,在认识自然、与自然相处方面,西方应该向古老的中国学习。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中国的古老文明能帮助人类找到解决之道。

  “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遗产,也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其中所包含的智慧可以提供重要的启示,来解释当前世界所遇到的困境。”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袁行霈对记者说,与经济全球化同时到来的,既不是单一的全球文明,也不是文明的冲突,而是文明的自主以及多元文明的繁荣。不同文化应当以开明开放的态度互相包容、和谐相处,以期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陈雨露说:“较之军事强势和经济强势的影响周期,文字与文化强势的形成相对缓慢却更加持久。世界历史经验说明,一种语言与文化一旦借助硬实力建立起自己的影响,便在相当程度上延长着硬实力影响周期,甚至可以在军事与经济强势发生转移之后,反过来成为国家实力主导性因素。”

  许琳说:“汉语及其文化的国际推广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是国家的战略,应当由政府各部门乃至全社会联手。只有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由国家组织一切资源和力量,才能真正托起这一伟大事业。也只有中华文化与中国经济的共同崛起,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