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教育纪事]2004年中国文化大规模走出国门(2)

辛亥革命网 2010-08-17 00: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梁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2004年6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对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两国签署了在塔什干建立孔子学院的协议,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高玉生与乌兹

  “孔子学院虽然诞生在21世纪,但却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孕育成长的。”许琳形象地比喻说。

  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璀璨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关注,学习汉语的热潮逐渐显现,来华留学人数出现了迅猛增长。

  据统计,1978年到1988年,我国共接收130多个国家一年以上的长期留学生13126名,短期留学生33812名。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对外汉语教学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96年到1998年,尽管亚洲遭受金融危机,每年来华留学人数仍超过4万人,其中85%以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为主。特别是申奥成功和中国加入WTO,使中国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来华人数猛增。到2004年,来华留学人数达到历史最高,全球共有178个国家的11万多人在我国留学。

  与此同时,学习汉语的热度也在国外持续升温:在日本,随着来华留学人数的增加,汉语早已成为日本的第二大外语;韩国1988年在大学学汉语的人数仅为1066人,至1996年猛增至4万多人;美国大学中1995年选修中文的人数比1990年增长了36%,是所有外语学生人数增长幅度最大的语种。据不完全统计,到2005年,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4000万人,有100多个国家的3000多所大学在教授中文。

  “为了应对不断上涨的汉语学习热,许多国家加大了汉语人才的培养力度,要求向我国派遣更多的留学生,并需要更多的汉语教师到国外教汉语,帮助他们培养自己的汉语教师;要求提供更多、更适用的汉语教材。”许琳说。

  其实,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派遣对外汉语教师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过。1956年,朱德熙作为首位汉语教师被派往保加利亚,之后不断有汉语教师走上国外讲台。进入21世纪,为满足世界各国对汉语教师的需求,国家汉办逐年扩大向国外派遣教师的数量。2004年以来,我国各部门、各地共向90个国家和地区派遣汉语教师3454人。

  “在不断增加派遣数量,输送教师、教材等资源的同时,我们也在考虑借鉴国外有关机构语言国际推广的经验,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为宗旨的公益机构,能更近距离地、全方位地为国外汉语教学服务,让外国朋友不出国门就可以学习汉语。”许琳说,“国家汉办很早就提出成立孔子学院的建议,1998年召开全国对外汉语工作会议时就有这个想法,2003年开始筹划这项工作。学院定名字的时候,我们提供了几个方案:汉语文化中心、孔子文化学院、孔子学院等。国务委员陈至立认为孔子学院这个名字比较响亮,综合几方面意见后,名字最终定为孔子学院。”

  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战略举措

  2006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11个部门《关于加强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若干意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阐明了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汉语加快走向世界的指导思想、总体规划和政策措施。同时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更名为“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陈至立任组长。

  当年7月,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会议,陈至立在会上强调,加强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是进一步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满足海外民众学习汉语愿望的客观要求,是增强我国文化影响力、提高国家软实力的迫切要求,是树立我国良好国际形象,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构建和谐世界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借鉴国际语言推广经验、提高汉语国际地位的战略举措。

  “在汉语向世界推广传播中,我们也在认真研究、借鉴一些国家推广语言方面的经验。”许琳说,一些亚洲国家在增强经济硬实力的同时,都十分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大力扶持文化产业走出去。比如,韩国政府在扶持影视行业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然后再通过这些载体传播本国的语言文化,并保持较大的力度,“韩流”在中国的出现就是其成功的重要标志。再如日本,有学者将近期兴起的“汉语热”与上世纪日本经济腾飞带来的“日语热”进行比较,认为日本人很懂得把握机遇,以其高超的手法巧妙地利用“日语热”推销本国的文化,致使许多西方人相信日本文化代表了整个东方文明。“而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却仍然不为世界所认知,大部分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肤浅了解来自有限的影视作品或其他大众传媒。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在软实力的提升和文化走出去方面明显准备不足。”

  “要实现与西方文化的平等对话权,中国文化推广的力度就必须要加强。”许嘉璐对记者说。近年来,许嘉璐游历了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深切感受到各国民众对汉语学习的需求和热情。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孔子学院,一名学生讲一口漂亮的普通话,给许嘉璐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说:“这个年轻人唱周杰伦的歌,连含混不清的吐字风格也模仿得惟妙惟肖。”

  说到中国文化与世界的关系,许嘉璐深有感触地说:“现在世界各国急切地向中国伸出手,让我们介绍中华文化,而我们只能拿出京剧、高跷、剪纸、泥人等,这些都是文化形态,既不是文化的整体,也不是文化的精髓与核心。而只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自觉,才能把我们自己的文化更全面、更准确地贡献给世界。”

  在2008年12月举行的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上,许嘉璐当选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在古稀之年担此重任,实在让他始料未及。“我希望在我的任期内,能将会员数量由目前的2000多人发展到8000人,争取让外籍会员数量占到60%。只有人才队伍建立起来了,汉语的国际推广事业才能大有作为。”许嘉璐说。

  在许嘉璐看来,海外汉语教学最需要解决的是师资问题。目前,国内共有200多所大学开办了对外汉语的本科专业,63所大学还设立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它们培养出的学生具有比较高的学术水平,但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与非母语国家的汉语学习需求还存在着较大的距离。“我们在向国外介绍汉语和中华文化时应避免说教,而要提供多样的文化形态,要让人有亲近感。”许嘉璐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