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济:新中国60年 教育事业最重要的成就(5)
辛亥革命网 2010-07-15 00:00 来源:光明网 作者: 查看:
成就五
实现了教育大国的崛起,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基本框架。
记者:刚才您也说到,我国正举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那么,我们的教育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周济: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坚持教育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地
推进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入体制改革等,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基本框架;逐步形成了由法律、法规和规章三个层次的教育法制体系框架;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不断提高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
60年来,我国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超过8.5年和11年,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数达到8200万人,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这个巨大变化,使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的目标,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经济基础薄弱,人口众多,穷国办大教育的情况下,我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将教育主动融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记者:在中国教育几十年的改革发展过程中,素质教育一直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社会上许多人也在问,什么是素质教育?到底能不能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
周济:素质教育是我们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创造出来的,是解决中国特殊问题的很好的教育理念。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
我理解,素质教育有两层含义:一层意思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共产主义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所以我们一直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方针;第二层意思就是,素质教育也可以理解为提高质量的教育。从实质上来讲,就是要让我们的孩子们能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培养的目标。
应该看到,这60年来,素质教育总体来说还是成功的。我们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就是证明。现在的孩子,是充满希望的新一代、是值得依赖的新一代。比如说德育,曾经有些人很忧虑,总觉得“80后”、“90后”这不行、那不行,我就跟他们说,我们不要像“九斤老太”,总是认为一代不如一代,“80后”、“90后”是非常好的一代,在去年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的时候看得非常清楚。最关键的时刻,青少年表现出来的良好素质和爱国热情让老一代很感动,让全世界都瞩目。这是一次最好的考验。我们一直以来坚持德育为先。德育,就是在最关键的时候能够表现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跟党走,跟社会主义走。
但是,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现在存在的问题很多很多,还有许多关键问题需要认真克服。从宏观上讲,是如何让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从实践来说,必须下决心解决义务教育择校、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严重的问题。比如说体育,有一段时间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状况不太好,我们这几年就提了一个口号:健康第一,就是说“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现在每天锻炼一小时深入人心,各个学校安排学生锻炼的时间比以前多多了,但还很不够,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我们还需要作更大得多的努力。总体来说,素质教育既是我们这些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面临的严峻挑战,更是我们今后奋斗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