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波澜壮阔:教育奠基中国(3)
辛亥革命网 2010-06-04 00:0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丰捷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中国教育创造奇迹!从文盲大国到教育大国;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60年,教育的脚印辉映民族的复兴,泪与笑、苦与乐,凝结成个体与国家
在张力看来,新中国教育发展道路的成功,关键在于一切从国情实际出发,重视调动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正确处理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坚持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和体制创新,认真借鉴国外经验但不照搬,从而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新学年即将开始的时候,湖北省阳新县王英镇希望小学校长王月娥更加急切地为她的又一个愿望鼓与呼。多少年,她划着小船接送学生上下学,风里雨里,为的是让孩子们有学上。现在,她的学校从孤岛搬上了岸,还建起了三层高的教学楼。最初的心愿一个接一个地实现了,王月娥开始为农村学校师资水平的提高心急。王月娥说:“国家那么重视农村教育,老百姓的教育意识也改变了,从前我划着小船劝说孩子来上学,现在,农民们急的是怎么让自己的孩子上好学。我们教师的压力太大了。”
王月娥是全国人大代表,每年来开“两会”,看到政府工作报告对教育一年提得比一年多,王月娥感到由衷的欣慰,“中国的教育大有希望!”
专家感言
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我国教育取得跨越式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我的成长与共和国的发展息息相关。1949年共和国成立前夕我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走上了教育工作的岗位,是党的培养,使我这样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上大学,后来又被派到苏联去留学。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的发展举世瞩目,但在发展中也遇到不少矛盾,例如教育公平公正问题、素质教育问题、教育结构问题、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等等,从教育的宏观发展到微观的教育质量的提高,都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际工作者密切结合,共同研究解决。因此,深感我们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
张力(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我经常出席国内外教育政策研讨会,深切体会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基本完备,教育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对加快国家现代化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贡献显著提升,教育成就正在成为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出色范例。
正所谓“根深叶茂”,当中国教育政策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我才有资格被国际组织邀为专家,对发展中国家乃至发达国家某些教育项目进行评估分析。今天,新中国教育事业走过了60个年头,越来越与祖国现代化建设连在一起,越来越关系每个人每个家庭当前和长远幸福,中国教育明日之似锦繁花,将不仅绽放于正规学校之内,还将支撑起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我对中国教育的美好未来充满信心。
王月娥(湖北省阳新县王英镇希望小学校长):
当了20多年农村小学教师,我深深感到全社会尊师重教的风气日益浓厚,教师的职业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羡慕和敬仰。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和深刻认识这一职业的职责和内涵。
社会对我们教师的敬重,我认为:一是因为对知识的渴望和道德的敬仰;二是因为教师是承担传承文明使命的人,所以我们的教师不仅应有较高的修养,更应该不倦地学习。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担当起传承文明的使命,才能不愧于“人类文明进步的工程师”和“国家、社会兴旺发达的设计者”的光荣称号。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