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史上一段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往事(3)

辛亥革命网 2013-11-26 00: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俞可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尚书》一句八字,竟孕育出沪上两所大学。两所大学的来龙去脉,直接牵动着百年前那场影响深远的革命。重温那段教

  光华大学由此涅槃

  “国旗辱矣,学生逐矣,悲愤凄惨之情状,虽在道路尤为伤心,况两家子弟皆躬遭其厄者乎!”沪上耆宿王丰镐对时任沪海道尹(上海地区行政长官)张寿镛倒出苦水,并进言:“收回教育权,固吾志也。”

  两位沪上贤达均为离校学生的家长,一拍即合,众家长遂踊跃捐资赠地。

  张寿镛,仕途一路走来,相继出任浙鄂苏鲁诸省财政厅厅长、北洋政府总务厅厅长等,官至国民政府财政部次长,有“民国掌柜”之誉。

  凭借其在政界、财界、商界、文教界之人脉,新校10日内便筹备就绪。校董会大有网罗沪上各界大佬之势,成员有王丰镐、张寿镛、黄炎培等,袁观澜、顾维钧等任名誉校董。

  6月14日,筹委会成立。23日,定校名为“光华大学”,6月3日为学校成立纪念日,建校诸公互称“六三同志”,公推张寿镛为校长,朱经农为教务长。

  在当年9月开学典礼上,张寿镛寄希望于光华学子:一、崇尚气节;二、培养博大之局量;三、维持坚苦之操守;四、有群无党;五、做事争人先,成功居人后。

  1937年,光华大学全部建筑毁于“八一三”日寇炮火,校舍成瓦砾,校园作焦土。

  张寿镛痛不欲生:“经营十四载,不恤身为羁。一旦风云翳,遂令日月亏。”

  张寿镛遂把大学与附中转入公共租界,租赁汉口路华商证券交易所八楼,继续上课。虽空袭警报此起彼伏,师生甘之如饴。1940年,光华大、中学生合计2400余人,规模空前。

  同时,张寿镛亲自入川设分校(现西南财经大学),持续输送抗日救亡之栋梁。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占公共租界。

  为了避免光华名誉遭受玷污,张寿镛毅然解散光华大学和附中,化整为零:文学院改为“诚正文学社”,理学院和商学院改为“格致理商学社”,附中改为“壬午补习班”。此外,他在寓所开办“养正学社”,自编讲义,亲执教鞭。

  教育救国,教育抗日。

  1945年7月8日,张寿镛70寿诞。此时,离抗战胜利仅一个月。病榻上,他因饱受肺病和哮喘折磨而言辞含糊,却以浸染沧桑的低沉大吼:“复兴中华!复兴光华!”

  7天后,张寿镛溘然辞世——

  卿云临幸而中华复兴

  “光华”二字出自《尚书》之《虞夏传》。该传记载,舜禹禅让之际,“卿云聚,俊乂集,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倡之曰: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卿云”,即祥瑞。“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为,舜禹禅让,赐给天下无穷光明与福祗。

  1919年1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设立国歌研究会,翌年4月,该会决定:“撰拟新词,不如仍用《尚书》所载虞舜《卿云歌》一章。绎义寻声,填制新谱,庶全国人民易生尊敬、信仰之心,而推行无阻。且其所谓‘卿云纠缦’,实与国旗色彩相符;‘复旦光华’,并与国名政体隐合。”国务会议与总统遂定由留德博士萧友梅谱曲的《卿云歌》为国歌,于1921年7月1日通行全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