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武昌首义前后孙中山与黄兴对联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辛亥革命网 2021-06-19 11:2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林仕谋 查看:

本文所述对联仅为孙中山、黄兴所撰其中的一小部分,即便如此,还是从不同侧面突显出他们不仅是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还是名副其实的文章圣手,楹联大家。

  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际,我们无比怀念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辛亥元勋们。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比较完全意义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治制度,同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八年后,五四运动爆发;十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可以说,辛亥革命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功绩和伟大意义。

  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他们在开启思想闸门、传播先进思想、点燃革命火种、推动历史进步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是有了一大批不惜流血牺牲,始终站在斗争第一线浴血奋战的革命先驱和仁人志士,才有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也才有了以此为开端的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不断发展和最终胜利。

  近百年来,研究辛亥革命及其重要人物的工作不断深入,也陆续出版了大量的关于孙中山、黄兴与辛亥元勋们的丛书和画册、诗词,且早已为世人瞩目,广为传颂。然而,孙中山黄兴与辛亥元勋们撰写的对联,却远不如他们的丛书、画册、诗词那样有影响力,难免有疏漏,而且至今尚未有较系统较全面的赏识文章。

  为使更多的人们了解孙中山黄兴与辛亥元勋们在对联方面的造诣,本文试图从另一个侧面,让大家能欣赏到他们在对联撰作方面其娴熟的写作技巧,深厚的遣词造句功夫,惊人的驾驭语言文字水准,精确而恰当的用典功底等,这一切可谓是令人叫绝的。另外,本文所遴选的孙中山黄兴与辛亥元勋们的楹联,还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文化与精神面貌,这是文与史的结晶。因此,无论是撰者还是联中被撰者,都是以史实为依据的,同样也深深地打上了他们的文化印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激烈而艰辛的革命斗争,反映出辛亥革命中的血雨腥风和刀光剑影。这一切,应该是研究孙中山、黄兴与元勋们不可或缺的史料。笔者撷取了部分孙中山、黄兴与辛亥元勋们撰写的对联,然后以联评人,以联说事,以小见大,管中窥豹,力图从另一个侧面为欣赏孙中山、黄兴与辛亥元勋们对联奇异精湛的艺术魅力,去打开一扇访古探幽的大门,给热爱楹联艺术的朋友们一个鉴赏的窗口,如果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那将是笔者最大的心愿。

  一、孙中山与辛亥元勋们的对联

  孙中山以联明志

  20世纪初,深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猛醒,“救亡图存”成了全国的最强音。要救亡必须联合起来,推翻投降卖国的清王朝。因此,实现全国革命志士大联合,是当时形势的紧迫需要,也是全国志士的共同愿望。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召开成立大会,在这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联合中,孙中山和黄兴的密切合作,实际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东京赤坂区霞关子爵坂本金弥宅召开了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有300多会员到会,首先通过同盟会会章,由黄兴代表起草会章草案并宣读,经过讨论后略加修改通过。《中国同盟会章程》共30条(现在只能找到1906年修订的24条本)。会议还讨论通过了由孙中山提出的同盟会宗旨,这宗旨同时也是一副楹联: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这是一副4句话、16个字的联语,它不仅是对仗工整、朗朗上口的楹联,又是简单明了、内容十分丰富的革命纲领。

  当时在对待清朝封建统治的问题上,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斗争很激烈。孙中山主张以革命的手段彻底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康、梁则企图在维持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在宣传各自的主张时 ,康、梁自以为学问大,写出的文章佶屈聱牙,文文绉绉,让人看不懂,作的讲演,半天不知所云。而孙中山提出的这个16字纲领,连工人农民、妇孺老幼都明白理解,这在社会上不胫而走。而且,这16个字不仅是同盟会的纲领,它也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思想统统概括其中。

  如“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鞑虏”就是满清统治者,因为满清统治者是当时社会罪恶的根源,因此革命刚开始时表现为反满,但如果革命纯粹就是反满,这显然带有狭隘的种族思想,所以随着革命的发展,孙中山对民族主义又有了新的解释:“革命党的宗旨,不专在排满,而是‘废除专制,创造共和’。”后来又补充了反对帝国主义内容。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就是上述联语中说的“创立民国”。孙中山解释说:“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是三民主义的核心,也是与保皇党斗争的重要内容。”孙中山等革命者推翻清朝统治,不只是要把一个封建君主赶下台,而是要打垮它所代表的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治制度,建立一个民国政体。他在《同盟会宣言》中规定:“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攻击之。”孙中山将民国比作一个大公司,国民是股东、是主人,官吏是办事者、是公仆。“权”属于人民,“能”是政府具备的,也就是政权归人民,治权归政府。因此,尽管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但是“民权”思想、“共和”之心已深入人心,在此之后,不论谁搞倒退、封建独裁,都注定要失败。

  “平均地权”,就是民生主义,就是孙中山后来所说的“耕者有其田”,这也是他实行社会革命的方针。孙中山想通过这个方针,来预防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以后造成“贫富不均”的恶果。

  可以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全国革命的力量实现了大联合,为全国革命高潮的来临提供了组织保证。而孙中山先生为同盟会制定的纲领,也是有史以来最伟大、最著名的一副对联,它镌刻在历史发展的里程碑上,它牢牢地粘贴在中国由封建专制进入民主共和制度的大门上,昭示国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