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武昌首义前后孙中山与黄兴对联的思想性与艺术性(8)

辛亥革命网 2021-06-19 11:2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林仕谋 查看:

本文所述对联仅为孙中山、黄兴所撰其中的一小部分,即便如此,还是从不同侧面突显出他们不仅是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还是名副其实的文章圣手,楹联大家。

  孙中山题挽“海上雄风”黄钟瑛联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就到明孝陵晋谒,后合照留影。在这张合照留影照片中,孙中山之右为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黄兴,左边则是海军总长黄钟瑛。

  黄钟瑛(1869 - 1912),原名良铿,字赞侯,1869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福州船政学堂驾驶班第11期毕业。后到北洋水师“济远”舰上服役,参加了甲午海战。1904年任“飞鹰”舰舰长,不久升任“海筹”军舰管带。武昌起义时率先在九江江面起义,随后镇守安庆江面,安定局势。不久,清军进攻武昌,局势紧张。黄钟瑛指挥“海筹”舰到汉口,与清军作战。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任命黄钟瑛为海军总长兼海军总司令。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袁世凯向南方发出战争威胁,孙中山决心北伐,黄钟瑛积极拥护北伐,调拨军舰,组成北伐舰队。南北议和,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就任大总统,黄钟瑛不愿加入北京政府,袁世凯乃以刘冠雄为海军总长,黄钟瑛仍任海军总司令,授海军中将衔,驻上海高昌庙海军总司令处。由于过度操劳,黄钟瑛于1912年10月28日吐血住院。

  12月4日,黄钟瑛因诸症并发,医治无效逝世,终年44岁。黄钟瑛逝世后,孙中山于1913年1月12日下令派军舰将黄氏灵柩运回福建,并于1月19日在福州孔庙明伦堂开追悼会。孙中山对黄钟瑛的逝世深表哀悼,对黄钟瑛的贡献给与高度评价,并对他在革命最需要他的时候英年早逝,感到无比痛惜。孙中山的演说辞哀婉激昂,使与会人员深为感动,无不落泪。会场上悬挂着孙中山撰写的挽联:

  尽力民国最多,缔造艰难,回首思南都俦侣;

  屈指将才有几?老成凋谢,伤心问东亚海权!

  缔造:创立;建立。回首:回顾,回忆南都: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首都南京。俦侣:俦音念chóu,俦侣意为伴侣,同辈。屈指:弯着手指头计算数目。老成凋谢:指老年人死。

  孙中山的上联赞扬黄钟瑛在缔造民国、振兴海军的艰难斗争中尽力最多,回想起袁世凯向南京临时政府发出战争威胁时,是黄钟瑛调拨军舰,组成北伐舰队鼎力相助孙中山北伐,从而与孙中山结成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下联说黄钟瑛是屈指可数的难得的将才,现在却凋谢了,以后该由谁来掌控祖国在东亚的制海权?

  孙中山不愧是伟人。他从黄钟瑛将军的不幸逝世,很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祖国在东亚的制海权至关重要,将来如何?不禁令人忧心忡忡。再看今日东海海浪汹涌澎湃,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因此,如果说孙中山“站得高,看得远,高瞻远瞩”,一点也不过分。

  全联高度概括了黄钟瑛“尽力民国”的一生,对这位“屈指可数”的将才的逝世表示无比的悲伤。寥寥数语,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便屹立在我们的眼前。

  黄兴挽黄钟瑛联

  黄兴对黄钟英投身革命、创建民国的贡献也给予高度的评价,并对他在革命最需要他的时候英年早逝,无比痛惜,他撰挽联道:

  一举夺得扬子江,汉势不孤,黯收幕南王气;

  六洲齐传纳尔逊,将星勿陨,独存海上雄风。

  上联赞扬黄钟瑛在辛亥革命中九江起义的壮举,使义军力量大增,像王浚金陵一样,使清朝统治的王气黯然收敛;下联说黄钟瑛像美国革命中的海军将领纳尔逊一样,现在黄虽然逝世了,但他在海上的雄风独存。黄钟瑛的追悼会是于12月4日在上海召开的,孙中山特意从广州赶往上海。会后,海军派军舰将黄钟瑛的灵柩运回福建家乡,接受各界吊唁。1913年1月葬于福州西门外梅亭。

  孙中山题挽护国军神蔡锷联

  蔡锷(1882 - 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爱国主义者。1904年蔡锷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返回祖国途径上海时参加了华兴会的外围组织,常与黄兴、章士钊、陈天华等在一起开会讨论局势,是同盟会的创始人之一。辛亥革命时期,他领导了云南反清起义,建立了辛亥云南军都督府。在袁世凯复辟封建帝制时期,他领导了反袁护国战争,这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最终取得了重大胜利,立下了特殊功勋,被称为“讨袁名将”、“护国军神”。1916年11月8日,蔡锷病逝于日本。次年举行国葬礼,孙中山特题联恸挽蔡锷将军:

  平生慷慨班都护;

  万里间关马伏波。

  平生:终生、一生。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班都护:即东汉史学家班固,因曾随窦宪出征匈奴,任护军都尉,故称“班都护”。 间关:历尽道路艰险。马伏波:即东汉的马援,因为他曾任伏波将军,故称“马伏波”。

  孙中山此联以东汉名将班固、马援作比蔡锷。上联说蔡锷一生正气激昂,如同平定莎车、龟兹等地贵族变乱的班固。1911年10月10日辛亥武昌起义后,云南同盟会会员推举蔡锷为昆明起义军总指挥。10月30日,辛亥昆明起义成功,蔡锷为云南军都督府首任都督。袁世凯称帝时,蔡锷历尽艰险潜回云南,组织护国军讨袁,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他遂任四川督军。因战事积劳成疾,旋赴日本就医,逝于福冈。故下联将蔡锷比作汉代任伏波将军后,出征时病死于军中的马援。全联寄托了孙中山对蔡锷的赞颂和缅怀。读罢此联,我们会发现,孙中山内心深藏的文字底蕴和驾驭语言文字的娴熟程度,尤其是他引经据典的精确贴切,令人击掌叫绝。

  这副挽联,追悼的是国殇,歌颂的是国魂。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