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革命事业建功立业的“颜氏三杰”(2)
辛亥革命网 2011-12-0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颜永京是武昌文华书院和上海圣约翰书院的开创者之一。1868年,转入教会工作,协助传教士韦廉臣前往湖北武昌传教,1870年接受按立为牧师,为美国圣公会鄂湘教区和武昌文华书院(The Boone Memorial School,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的开创者之一。1878年,颜永京回到上海,协助施约瑟主教创办圣约翰书院,1881年任校长。他安排容闳带出国的留美幼童归国来校任教。后来圣约翰大学为纪念颜永京的功绩,将男生宿舍楼命名为“思颜堂”。
1886年,颜永京任圣公会虹口救主堂牧师。1894年,颜永京受中国禁烟总会派遣,出国宣传,1898年6月在美国病逝。
颜永京有四子一女,次子颜惠庆(1877年-1950年)是中华民国政府总理、外交家,幼子颜德庆(1878年-1942年)为铁路工程师,另有一子早夭,女儿颜庆莲。侄子颜福庆(1882年-1970年)幼年丧父,亦为颜永京资助留学,日后为著名医学教育家。颜惠庆、颜德庆、颜福庆并称“颜氏三杰”。
1881年4月6日和1885年11月25日,颜永京曾经致信工部局,抗议不准中国人游览外滩公园的规定。
进入19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各地出现了高等教育的教会学校。1878年颜永京被召回上海,与施若瑟主教一起筹建圣约翰书院,1879年正式成立。施若瑟任院长,颜水京任学监并任数学和自然科学教授。后来颜永京担任院长职务,并任教心理学课程。(图为晚年的颜永京)
1885年颜永京从圣约翰书院退职,到虹口圣公会救主堂任牧师,在教会他每天为世俗性工作而忙碌,而决不是过着一种隐士的生活,他曾是许多慈善团体的主管,又身为各种委员会的委员。他在晚年,健康状况不好的情况下,据说1888年还曾访问过日本。并在他人生最后的三年,为了废止鸦片贸易,他曾访问英国和美国进行海外演讲旅行。他还为中国人的启蒙教育及提高社会地位做过贡献1898年因患肾炎而病逝,终年60岁,葬于上海县城西门外墓地。
1、颜福庆――耶鲁大学第一位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亚洲人
孙中山在献身革命事业之前,曾有意行医济世。他的正式医学教育是在香港西医书院完成的,不过在这之前,他在一八八六年秋天曾经先在广州博济医院附设的医校中就读过一段时间,这可以算是他接触医学教育的开始。颜福庆是受到中山先生行医济世的影响而立志从医。
医学家颜福庆为祖国医学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奋斗一生。颜福庆博士是中国现代医学教育史上,第一位以中美合作形式,创办了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前身——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之后,又先后创办了“国立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澄衷肺病疗养院”(上海第一结防院前身),为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呕心沥血,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我国现代医学先躯开拓者。抗战时期,他在出任民国政府卫生署署长的同时,还兼任了湘雅医学院私立与国立时期的名誉院长。总之,他的一生,不仅开创了中国有史以来中外合作创办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先河,而且也开创了国人独立主办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成功范例,是中国现代史中屈指可数的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
颜福庆(1882年7月28日-1970年11月29日)字克卿,是颜永京的侄子,中国医学教育家。他先后创办湖南湘雅医专业学校(湖南大学医学院前身)、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医学院前身)、上海中山医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