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革命事业建功立业的“颜氏三杰”(11)
辛亥革命网 2011-12-0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1922年3月后,青岛回归进入接管实施阶段。王正廷被委任鲁案善后督办,颜德庆出任中国接收铁路委员长。接收工作开始,日人是多方刁钻。颜德庆是寸土不让。双十节的前一天,是颜德庆的生日,前去赴酒宴时,王正廷特赠一方匾额,上书“折冲中流”四字,颜氏谦辞礼让一番后,便引出不少接管的话题。王说:“眼下路鲁案善后正行道中途,幸有颜公这样的资深长才倾心相助,勉力支撑鲁案善后半壁江山,才有今日谈判成果。要能善始善终,全靠颜公‘折冲中流’,寄望于后如此。”颜也没有客气,提出要将铁路赎金再压500万。后来提出来的评价标准被日方代表推翻。日人要按日本的一套评价标准,将价算在4500万日元。颜也不示弱,提出实地考察,和外国专家论证。日方代表在国际舆论面前,只得把价杀到4000万。矿山偿价,日人提出为1200万,几经讨价还价,最后以500万日元拍板。终于12月5日《山东悬案铁路细目协定》签署。规定:胶济铁路定于1923年1月1日移交,偿金4000万日元。悬挂八年的“日本铁路管理局”的牌子,由“中国胶济铁路管理局”揭牌所取代。看来,颜德庆弟兄在青岛回归上的建树,是不应抹煞的。
1922年回到中国,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国际交通事务处处长,协助王正廷接管胶济铁路,3月,青岛回归进入接管实施阶段,出任中国接收铁路委员长,协助鲁案善后督办王正廷接管胶济铁路,经过艰难的谈判,最终在12月5日,签署《山东悬案铁路细目协定》,1923年1月1日,在青岛朝城路主持胶济铁路移交仪式,此后任胶济铁路管理委员会委员长,常住青岛。纪念章是胶济铁路接收一周年时,由青岛各界为庆祝回归而颁发的,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1923年3月29日,中华民国接收胶济铁道委员长颜德庆与日本山东铁道引继委员长秋山雅之介在青岛签订。共12条。主要内容:①本年3月底以前,日本将坊子、淄川医院、高密、青州、张店、坊子博山小学的所属一切财产和坊子发电所、新筑工事汽机、发电机及配电保安设备等交给中国铁路管理局;②属于矿山的财产,在中日合办的矿山公司成立前,由中国铁路管理局使用,不付租金;③胶济两铁路运输契约,在中国铁路管理局未照会缔约者取消、修改或继续之未规定前,仍然有效;④土地出租契约,除1922年12月5日中日签订的《山东悬案铁路细目协定》规定的内容和处理方法外,其余土地出租契约,中国方面不承认有效;⑤日本法律所规定必须带回的铁路簿本、单据,经中国方面同意,并抄留副本,允许日本方面带回。
注意纪念章上的塔,青岛路南端临海处,德占青岛后,由德国建有一纪念塔。是一座六面亭形的建筑,每面钉有方形铜片,上有占领青岛的德军将领肖像及占领情形的德文记载。日人取代德人后,把铜片揭掉。于1923年1月1日举行了胶济铁路接收仪式,自2月1日起完全归中国管理,3月29日《胶济铁路交收之最后协定》在青岛签字,并于青岛路南端太平路旁,将塔更名为“青岛接收纪念塔”,这是值得称道的;二战期间,日本占领青岛后,于1939年12月11日将“青岛接收纪念塔”铲除,在原址上,竟由“建设东亚新秩序纪念塔”所取代。建国后,被拆除。将原址建成绿地。
胶济接收周年纪念章1934年8月2日,中英庚款董事会在青岛开幕。颜德庆再次来到青岛,以该会董事身份出席会议。
1942年,颜德庆病逝于上海,年64岁。
“颜氏三杰”的历史功绩是当书一笔的!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