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楼老人”刘廷琛(7)

辛亥革命网 2011-11-1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刘廷琛在清季官职并不甚高,仅为学部副大臣。武昌起义后,他为复辟而奔走,曾于1917年张勋的丁巳复辟时,为张勋进京打前站有功,而被授于

  载沣(1883—1952),满族,清宗室,正黄旗人。姓爱新觉罗,字伯涵,别署静云、闲园,光绪帝同父异母弟,宣统帝溥仪父。载沣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正月初五日出生于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为醇贤亲王奕譞之第五子,二兄载湉。因同治病卒无嗣,由载湉入继咸丰帝为嗣入承大统,是为光绪帝。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廿一日,醇亲王奕 譞病逝,奉旨由载沣袭醇亲王位。光绪二十年,全家移居什刹后海北河沿醇亲王府。太平湖旧府前部修为醇贤亲王祠堂,后部改为“潜龙邸”,仍由醇王府派人看管。 光绪二十七年正月,授为“阅兵大臣”。

  五月,授为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为其驻华公使克林德被义和团运动被杀事件“谢罪”道歉。同年回国。曾随驾至保定,任京卿都统。次年,由慈禧太后指婚,娶荣禄之女为福晋(妻)。后尝修业于贵胄学堂。三十三年五月,命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三十四年正月,任为“军机大臣”。同年十月,因光绪帝病卒无嗣,以载沣长子溥仪入嗣继承皇位,年号“宣统”,同时授载沣为监国摄政理朝政。宣统帝溥仪继位,任摄政王监国。为集中权力于皇族,罢免袁世凯职,设立禁卫军,代理海陆军大元帅,设立由他亲自统率的禁卫军,并以其弟载涛、载洵及皇族毓朗等分掌禁卫军、海军、军咨处等军事实权。尽管他集军政大权于皇族,但其生性懦弱,缺少统治经验,加之内有隆裕太后、奕劻等制肘,外有各省督抚抵制,没有多大作为。加之宣统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派系极多。如胡思敬在《国闻备乘》中,将亲贵归为八党:1、载洵总持海军,兼办陵工,与毓朗合为一党;2、载涛统军谘府,侵夺陆军部权,收用良弼等为一党;3、肃亲王好结纳勾通报馆,据民政部领天下警政为一党;4、宣宗长孙溥伦,阴结议员为一党;5、隆裕以母后之尊,宠任太监张兰德为一党;6、载泽为隆裕妹夫,掌度支部,握财政全权,创设监理财政官盐务处为党;7、监国福晋瓜尔佳氏,联络母族为一党;8、庆邸别树一帜。故政出多门,互相掣肘。上述皇族内部各派多权力之争,载沣无力统一或驾驭各派,多采取退让之策只在万不得已时方与之争。1911年5月被迫于全国形势,下谕裁撤旧内阁、军机处、会议政务处,成立皇族责任内阁。遭到全国的反对。他起用盛宣怀为邮传部大臣,以“铁路国有”名义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干线路权收为国有,并向四国宝银行团借款,激起铁路风潮,成为辛亥革命导火线。10月武昌起义,他无法控制局势,不得已再度起用袁世凯,又以宣统帝名义下“罪己诏”,宣布赦免政治犯。不久,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并颁不《宪法信条》。在革命力量的打击和袁世凯挟制下,于12月被迫辞去监国摄政王职,以醇亲王退归府邸。隆裕太后率溥仪宣布退位,但因双方订立有“优待条件”,内中有宣统名号不废,仍暂居宫内,形成了一个“小朝廷”。1913年,隆裕太后病危遗命:“醇亲王载沣照料内廷一切事务。”退归藩邸,仍居北京。 

  1912年9月11日,孙中山到北京醇亲王府进行访问,由载沣迎入“宝翰堂”会晤。孙中山以载沣在辛亥革命时,代表清政府逊位,和平交出政权,致以慰勉之意,并赠载沣亲笔签名相片一帧。次日,载沣同江朝宗前往孙中山下榻处答拜回访,并回赠了自己的签名相片,同时奉前清隆裕太后之命,设宴欢迎孙中山,当时到场清廷皇室约百余人。
 1949年北京解放后,载沣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照顾,载沣铭感之下也在公益事业上作出了一些表现,如将家存图书、文物捐赠北京大学;响应淮北水灾捐款,带头购买“胜利折实公债”等。1951年初,载沣因多年老病又感受风寒,于2月3日病故,3月葬于北京西郊福田公墓,终年68岁。

  据《一士随笔,载沣监国》记载:“载沣以摄政王监国时,于朱批奏折,颇效法祖宗。某都统,国戚也。自行请假戒烟,后奏陈烟癖已除,载沣批‘欣悦览之’以示褒嘉。盖雍正帝朱批中,曾有此四字,故亦用之……又如庚戌东三省鼠疫甚烈,谕各省防范。直隶总督陈蘷龙奏报本省防疫情形,载沣批令认真严防,有‘万勿令其蔓延京津一带’之语,说者颇讥其失言。盖事关人民大患,不宜显分畛域。自示不广,乃持标京津一带,一若他处犹不妨蔓延者。眼光之小,情见乎词也。”这最后数语极大地讽刺了载沣无治国之才能。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也用大量篇幅谈到其父载沣的生平,并有《摄政王监国》专章,重点提了有关他三年的监国生活。溥仪说:“父亲自书的对联‘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虽都不足以证明什么真正的‘退隐’之志,但也可以看出他对三年监国是够伤脑筋的。那三年可以说是他一生最失败的三年。对他说来,最根本的失败是没有能除掉袁世凯……只知道最让父亲泄气的是弈劻的一番话:‘杀袁世凯不难,不过北洋军如造起反来怎么办?’结果是隆裕太后听从张之洞等人的主意,叫袁世凯回家去养‘足疾’,把他放走了……当时摄政王为了杀袁世凯,曾想照学一下康熙皇帝杀大臣鳌拜的办法……和摄政王一起制定这个计划的是小恭亲王溥伟。溥伟有一柄咸丰皇帝赐给他祖父弈訢的白虹刀,他们把它看成太上宝剑一样的圣物,决定由溥伟带着这把刀,做杀袁之用。一切计议停当了,结果被张之洞等人拦住了……杀袁世凯和保袁世凯的问题,早已不是什么维新与守旧、帝党和后党之争,也不是什么满汉显贵之争了,而是这一伙亲贵显要和那一伙亲贵显要间的夺权之争。”

  附3:末代帝师陈宝琛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帝师当是陈宝琛,同青岛颇有因缘。陈宝琛是宣统皇帝溥仪的老师。他身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和民国初年,遭逢改朝换代的巨变,饱经沧桑。他具有忠君思想,终身以“不事二君”而抵制共和,赞成复辟,但极力反对投靠日本,颇重保持民族气节。张勋1917年的丁巳复辟时,就是由居青岛的刘廷琛为张勋打前栈,提前进宫见到陈宝琛,由他负责安排溥仪对张勋的接见,并由陈宝琛辅导溥仪应如何接见张勋,最后商定下复辟的时间。在复辟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见。清亡后,同刘廷琛等遗臣,仍有联系,在经过青岛时,探望过一些老同僚。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