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楼老人”刘廷琛(2)

辛亥革命网 2011-11-1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刘廷琛在清季官职并不甚高,仅为学部副大臣。武昌起义后,他为复辟而奔走,曾于1917年张勋的丁巳复辟时,为张勋进京打前站有功,而被授于

  当年,晚清筹备立宪,刘廷琛在学部任职时,曾于宣统三年(1911)二月而十三日上〈大学堂总监督刘廷琛奏新刑律不合礼教条文请严饬删尽折〉,提出:“为新律关系重要,请朝廷申明宗旨,以定国是而正纲常。”“窃维政治与时变通,纲常万古不易。故因世局推移而修改法律可也,因修改法律而毁灭纲常则大不可。盖政治坏祸在亡国,有神州陆沉之惧。纲常坏祸在亡天下,有人道灭绝之忧,宗旨不可不慎也。宣统元年正月二十七日奉上谕:刑法之源,本乎礼教,中外各国礼教不同,故刑法亦因之而异。中国素重纲常,故于干犯名义之条,立法特为严重。良以三纲五常……实为数千年相传之国粹,立国之大本。……凡我旧律义关伦常诸条,不可率行变革。……仰见我皇上推崇礼教,严明剀切,薄海同钦。修订法律大臣自当谨秉圣谟,曷敢稍有违越。乃查法律馆所修新刑律,其不合吾国礼俗者,不胜枚举,而最悖谬者,莫如子孙违犯教令及无夫奸不加罪数条。……管子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此等法律使果得请施行,窃恐行之未久,天理民彝渐澌灭浸尽,乱臣贼子接踵而起,而国家随亡矣。盖天下至大,所恃以保安者,全赖纲常隐相维系,今父纲、夫纲全行废弃,则人不知伦理为何物,君纲岂能独立,朝廷岂能独尊,理有固然,势所必至。伏维皇上孝治天下,而新律导人不孝,皇上旌表节烈,而新律导人败节。……臣反复推求其故,则仍以所持宗旨不同也。外国风教攸殊,法律宗旨亦异,欧美宗耶教,故重平等,我国宗孔孟,故重纲常。”主张“不论新律可不可行,先论礼教可废不可废。……应请明谕中外,申明宗旨,以定国是。……以存国粹而保治安,天下万世之幸。臣忝领国学,日以礼教导率生徙,已不能遏沧海横流之势。今该馆所修新律,显与礼教背驰,深恐风俗人心一经潰败,不可挽救,非我皇上力赐主持,无以杜干乱常之渐也。”《凌霄一士随笔》载:“袁世凯设清史馆,聘赵尔巽为总裁,并以于式枚、刘廷琛副之,命总统府秘书吴缪,赍聘函至青岛招致,志本不重修史,借以延揽胜朝遗老而已。赵氏得函,颇欣然乐就。即访于,询其就否,于不答,先问公意如何。赵谓当视君与幼云(即刘字)意见为从违,如二君允北上,亦当勉为一行。于乃曰:‘既如是,公可先询幼云肯就否,某将以幼云之意见为意见。’盖明知刘必不肯就也。赵旋往访刘,刘以父与赵为同治甲戌会试同年,执礼甚恭。赵语以来意,并谓我辈均受先朝厚恩,今逢鼎革,所以图报先朝者,惟此一事,且修史与服官不同,聘书非命令可比,似可偕往致力于此。刘咈然曰:‘年伯已视世凯为太祖高皇帝耶?历朝之史,均国已亡后由新朝修之,今大清皇帝尚居深宫,何忍即为修史乎?年伯如以为可,则与袁世凯好为之,小侄不能从,晦若当亦不能从也。’赵犹再三劝驾。刘曰:‘愿勿再谈此事,否则当恕小侄不接待矣!’赵太息而去。复往劝于,于亦固拒之。赵遂独受袁聘北上。袁慰之曰:‘得公来此,事可成矣。固知公不忘先朝也,晦若、幼云未免拘执太甚,听之可耳。’……”事实上,刘廷琛蓄复辟之念,故以大清未亡拒赵,后卒参与复辟之役,为短期小朝廷之议政大臣,以头脑最旧著,事败逋亡,闻今尚健在。……”刘氏拒袁氏之招,并非因识破袁氏的窃国,而是存心复辟清室之志。当年,居青岛的遗老劳乃宣曾写出了正续《共和解》,宣称还政于清,并写信给徐世昌,请他劝说袁世凯。刘廷琛不甘心落后,也写了一篇《复礼制馆书》,故吹复辟,要求归政于清室。刘廷琛的奏疏手稿流传民间,日前本人曾见一宋姓的老者手持一册残编。

  辛亥革命后,应刘廷琛之邀,其门生陈诒重也曾寓居青岛,为策划复辟而在奔走。在陈氏的一些诗文中,曾记载有关复辟的人和事。尤详于青岛的复辟活动。当时曾与寓居过青岛参预复辟一事有关的主要人物有:溥伟、张勋、升允、刘廷琛、于式枚、胡思敬、胡嗣瑗、万绳栻、王宝田、劳乃宣、辜鸿铭、温肃、章梫、商衍瀛、黄曾源、徐世昌、岑春煊、陈夔龙、李经迈等。当时为复辟奔走的人分布在上海、青岛、天津、大连等地,以集中在青岛的人最多,活动最积极,对以后事态发展的关系也最大,而青岛诸人是以溥伟为中心的。他们看中的主要策动对象是近在兖州的张勋,但因为这时张勋的实力和影响都还比不上冯国璋,就想联合张、冯来达到实现复辟的目的。当时进行冯国璋工作,是分给胡嗣瑗正在冯幕任秘书长,先是安排由在青岛参预这一密谋的温肃到天津,同冯见面,想说动冯与相呼应。冯见温后表示说:“我早有此意,只是时机未到,各地将领都还在宫保(指袁世凯,)控制下,我的兵力只占十分之二,万万不是敌手。现在应当先和少轩(张勋字)联络,从转移各地将领入手。拉过一个人来,就多一分力量。能拉过一半来,那就大局在握了。”见到冯已松口愿意参加复辟,胡便将陈诒重拉到冯幕,做他的帮手。

  陈曾有关胡、陈在冯幕中的活动的记述。1913年写的《兖州道中读〈魏志〉》诗,自注云:“时翰林院编修胡嗣瑗佐国璋幕,屡以复辟说国璋,劝其后交勋。及领兵平宁而勋之副,即所引也。”张勋被袁重用之,乃为是胡对冯活动的解果。1915年,在袁因演出洪宪称帝丑剧,而威势一落千丈之时,策划复辟者认为又来了复辟良机,便加开展活动。胡感道自已孤掌难鸣,就向冯极力推荐陈诒重。冯给陈发的聘书称:“群龙在野,牧马窥边;岛岙狂潮,浸淫堂奥;夙钦高义,伫迓巾车;借箸之筹,期诸贤哲”等语。陈沾沾自喜地述此事云:“盖是时晴初以复辟说华(冯字华甫),乃有此举也。”又说:“乙卯(1915),袁世凯欲僣称帝,阁丞(指胡复辟时所授官职)说冯华帅力抗之。招余至江宁”后陈、胡因为这样一段共事的关系,居然还用包办儿女婚姻,将只有两岁的陈女,同胡子定了终身大事,从此结为儿女亲家。1927年陈在赠胡诗曾言此事:“余与阁丞虽以乡试同年,而交谊甚浅。……乙卯冬,应冯之招至江宁,见阁丞不就道尹,不原为省长,知其志真欲恢复,因以第三女字其长子。彼时阁丞固欲为冯联张,余亦欲为张联冯。”可志同道合,可是两人在南京不长时间,两人相继离开冯幕。因袁在冯的左右布有耳目,胡感到处境危险,只好离冯逃往上海阻界里。陈曾言:“冯国璋为直隶、江苏都督,阁丞皆为其幕客,始终责以大义。在宁时,冯继室周氏为袁世凯密谍,而女婿陈之骥则附革党。阁丞坚持国璋使不为所惑。世凯计不遂,迫召阁丞入京。阁丞于是避居于沪。”又云:“云南既反抗世凯(指标915年12月蔡谔等起兵于云南),时阁丞在冯幕。世凯嘱王庭桢监察之。故警兵于其宅寓防范甚严。余应冯召,适下榻阁丞之寓,所目睹也。”虽然在袁死后,冯对复辟又活动一阵子,担任了副总统而止。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