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楼老人”刘廷琛(3)

辛亥革命网 2011-11-1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刘廷琛在清季官职并不甚高,仅为学部副大臣。武昌起义后,他为复辟而奔走,曾于1917年张勋的丁巳复辟时,为张勋进京打前站有功,而被授于

  至于联络张勋,陈的记述更详。在1927年写的一首赠黄曾源的诗自注云:“忠武(张勋谥),吾故识之,于潜楼亦为乡里交好。而潜楼以经变,疑,不欲自达。知府(指黄曾源)言王御史宝田在忠武幕,又其幕中有涂知县绍光者,皆同志也。因介涂于潜楼,王御史旋亦至。自是,潜楼与余往来兖州不绝。”1914年陈写的《宿一山上海侨庐赠诗和韵》的七律自注略云:“余以辛亥冬入青岛,……岛中刘潜楼副大臣、于潜史侍郎倡为复辟之议,推恭亲王为盟主。吴蔚若侍郎、李季皋副大臣及余皆赞之。张绍轩提督在兖州尤激烈,其幕客王饴山御史、涂芝岩知县皆同志。……癸丑三月戊午朔,绍轩自兖举兵,图袭济南。先数日为周自齐、靳云鹏所觉,断铁道为城守。军既出而罢。济南大震。先是,潜楼以壬子冬假游泰山为名,间道至兖州与绍轩相见。其后,潜楼复要余偕往,馆于芝岩家,而饴山、芝岩先后至岛中,议乃定。惜乎击之不中也。”有关1913年溥伟进行癸丑复辟的记载:在青岛确定,以拉拢张勋和冯国璋两支主要军事力量的同时,还要联络其他一些军事力量。他同刘廷琛主要负责对张勋的策动,;经过刘、陈去兖州,又有张勋的幕客王宝田、涂绍光到青岛,这样往返商定下来的,还确定于癸丑三月一日(1913年4月7日)由张勋首先率军举事。由于事泄露,袁氏已有准备,致使癸丑复辟流产;而为1917年的复辟奠定了基础。陈诒重同于式枚负责起草讨袁(世凯)檄文、和告示。1918年陈自注有云:“忆癸丑三月,恭亲王及绍公谋讨袁世凯事泄,告示为袁世凯所得。……阮忠枢见之,谓非于晦若侍郎不办,其实檄文、告示皆出余手,檄文则余草创,侍郎润色之,潜楼略有所增;告示则全为余原稿也。”可见这次行动已诸事齐备,连告示、檄文都写好了。陈氏还沾沾自喜的夸耀自己。1913年9月他为刘廷琛《潜楼读书图》的五律四首自注云:“国变以后,鄂(卓尔)、乔(树枬)诸公流寓天津;吴侍读(士鉴)流寓上海;先生(指刘廷琛)则侨于青岛、而劳提学(劳乃宣)亦将自涞水来卜邻焉。提学固与先生前后擢为学部副大臣,此称其进讲时官也。(按:刘、劳、吴、乔均曾于宣统元年向溥仪进讲,鄂则与光绪末亦曾与荣庆等六人向载湉呈进经史掌故讲义。)青岛、天津、上海间遗臣多居之,而青岛号最胜。大学士、军机大臣、尚、侍、督、抚皆备。……忆去岁有人欲作《青岛寓公记》。”又注:“张绍轩(勋)提督驻兵兖州。是年(1912)十一月,先生登泰山,过提督营。提督悲喜交集曰:‘公来何暮也?’先生曰:‘公视项城(袁世凯)如何?’提督曰:‘项城,勋二十年旧交也。今日之事,勋视为乱臣贼子。’先生曰 :‘辛亥之战,宁为烈,公功最多。顾俯首事乱臣乎?’提督曰:‘为之奈何?’先生曰:‘莫若驰檄讨贼,申请复辟,以申大义于天下。’提督慨然任之。今年(1913)春,隆裕崩徂。先生重过提督,毅从焉。提督于是有袭取济南之举,以谋泄不果。夏五月,胡瘦篁御史思敬游于兖,而南乱(指第二次革命)适起,御史劝图再举,先生约于晦若侍郎(式枚)及毅续赴之,而提督不敢发。……惜提督不能决也。”1916年陈在诗注中追忆癸丑之复辟情形:“张公勋旧驻兖州。癸丑,恭亲王自青岛与公期三月朔袭济南。济南军多内应。事为周自齐、靳云鹏所觉,……断铁道,备城守。公侦知之,按堵勿动,而城中戒严不解。公部阎咏清提督肇兴假领军衣为名,独驰火车进,至则城严军备如临敌。阎怒诘其挑衅。彼窥阎后无从骑,不敢发,乃肃阎入。会袁世凯迭阻周、靳妄动,乃已。时南昌涂东屏知府桂翰(涂绍光子)怀密札适至济。其夜,数谍尾之。觉机泄,次晨,遁归兖,道遇阎,佯不省,遂免祸。”说明张勋曾派人刺探军情。还谈到当时袁氏对青岛诸人进行侦察的事:“今年六月,恭亲王幕府王式于天津为袁世凯徒党所获,目为宗社党,逼供多人,在京者自为宗室瑞臣侍郎宝熙、蔼如参议毓善及昆甫御史玉春;在津者为温伯安御史肃、李积余兵备等;在岛者更多,而以先生及于侍郎为首。昆甫、蔼如遭禁锢,积余深匿,伯安走而获免。于是,世凯请瑞臣侍郎及一钱姓者(即  钱锡霖)来岛,讽恭邸回京,且察两潜楼行止焉。于侍郎号潜史楼也。”

  1917年2月在徐州为万绳栻《黄楼揽胜图》题诗注云:“……时各方聘使络绎徐州,刘潜楼副大臣偕叶鹤巢主事自青岛来,温檗庵御史先至自广州。”除了参与癸丑复辟的刘廷琛和温肃外,还有一江西同乡叶泰椿。后来劳内宣也从青岛奉召前来,还有康有为的密使到达。张勋的丁巳复辟启动时,陈诒重仍不甘落后。曾随张勋由徐州到天津,主张联络徐世昌和岑春煊两人参预复辟。陈于1914年答章梫诗自注言:“是年(1913)夏,黄兴称兵江宁,推西林岑春煊为大元帅。……余与潜史(于式枚号)度西林未能遽忘清,因要潜楼,三人同往兖,讽绍轩乘势结西林以倒戈于世凯。绍轩勿能决,潜史乃行,遂自度海说西林。西林自以失势无能为,意欲假革命军以兴,俟势成乃复辟。潜史故知其意,夙为余告,因为述于绍轩。绍轩谓:‘彼军果先建龙旗者,我必应之。’乃属饴山作书畀余。……其日,丁宁而别,俱旋于岛(指青岛)。而余独南渡上海,两见西林。西林大喜,延余上座,称潜史字而语余曰:‘君来意,已闻晦若。’遂自述其意,一如潜史言,而要余为助。余因出书规之……。”对岑的者次秘密活动,知道的人很少。陈与于本岑旧部,颇有交情。至于徐世昌,陈也主张联络。1918年追述:“今年,徐菊人太傅为众情所戴(指徐任总统一事)。余于前年曾以三书说焉(指以复辟事说徐),而请见未得间。一山(章梫字)欲见而说之,与余意合,而同志不尽然也。”又说在袁死后,自告奋勇去北京游说徐的事:“余言于潜楼曰:‘袁世凯在,毅未尝往见徐太傅。今世凯四,太傅当能听余,而于绍公亦有说足以动之。此天予之机,不可失也。’乃入京师,违谒太傅,痛陈所见,太傅以为可。遂游徐州说绍公,不得见,乃留书而归。其冬,太傅使至。绍公以余言验,邮书要余。余以正月离乡,二月始达徐州。”陈并自述了自已的主张:“自余之初出也,抵上海,闻绍公所持与徐太傅迕,甚以为忧。瞿止庵相国、沈子培尚书韪余言,促赴徐州解之。余见绍公,首言:‘当代忠贞,仅公一人。公蹶,无继起者,不可不持重。今且内视东海而外视日本。虽东海于己见有不合,究属大同小异,可与商而不可与绝。’绍公大悦。余请行以窥其意,遂以二月初入京谒太傅,归报绍公,意甚善。久之,乃渐变。盖李经羲已乘间而入也。一日,余偶言:‘欲事之成,必无以易吾言。且去一东海而引一李九(即经羲),果孰得孰失?’则有面讥余执见者,殆已触人之忌矣。当是时,主张绍公推功太傅者,惟余与李季皋副大臣最力,而一山及叶鹤巢主事有同见。鹤巢言既不见用,而余密约季皋复不至,惟一山新谒太傅而出,又屡游徐州,惜其不在幕中也”。尽管岑徐在当时是举足轻重的要人,可是对联络岑徐两人,复辟者内部意见并不一致。为丁巳复辟陈还起草许多文件。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