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诚评传(1)
辛亥革命网 2013-02-0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余品绶 查看:
谨以此纪念
伟大的辛亥革命先驱余诚先生
逝世一百零三周年
(1910.2.5 — 2013.2.5)
余诚(1884——1910)
引言
一.余诚的家庭
二.余诚早期所受的教育
三.余诚留日前的革命活动
四.余诚和同盟会
五.余诚和日知会
六.余诚和“日知会案”
七.“余诚”名字的由来
八.余诚最后的岁月
九.余诚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引言
伟大的辛亥革命先驱、中国同盟会湖北分会会长余诚,是一位热血沸腾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一位“笃实君子”。
当他还只有十四岁时,听了“变法维新”失败的经过,忍不住“大叫狂骂,欲纠合同志,图恢复。”小小年纪,已有大志。
十九岁时,跟随他的族兄兼老师余祖言北上考察形势,亲眼看到了河南人民的生活异常悲惨,“不禁放声大哭”。
二十岁时,见余祖言已考取官费留日,即将赴日和反清志士相会,他当机立断,变卖家产,自费和余祖言一起去了日本。
在日本,“石友”陈天华“以忧愤蹈大森海死”,他激愤无比,也要投海一死!
在同盟会总部,一而再、再而三地有人不愿回国发展组织,他拍案而起:“革命宜在内地策动,聚他人国都,快口耳之谈,庸有济乎!”衔命回国。
回国后,他和战友们“和衷共济”,并肩战斗,使湖北党务得以迅猛发展,“其进步之速,真有一日千里之势!”“可谓湖北党务之黄金时代”!
工作中,他“惟力是视”,宁愿自己“独任其劳”,也不让战友身处危境。
革命受挫,同志被捕,他“欲招九江敢死士二千人,以炸药烧各官署”救之,喊道:“杀身成仁,此其时也!”
他久患重病,一直忘我地为革命奔走操劳,“族人悯其憔悴,劝以缓图,”他说:“救焚拯溺,岂可缓也!”
他病入膏肓,总部送他回到国内休养。回国后他却断断不言“休养”二字,而是对同志们畅言“此次回国任务就是宣传同盟会纲领,启发人们的革命思想,希望大家结成团体,共同进行革命”,使“听者甚为鼓舞”,“大为兴奋”!“每日都有很多同志来寓访问,因此,军中革命组织更加发展。”为武装推翻满清政府,在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竭尽了自己的忠心。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口诵《道德经》一字之疑,他也要“索书”弄个清楚明白。试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而无情的死神,连这也没有答应……
二十六岁的青春年华,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他所热爱的人民,离开了他所献身的伟大事业。
余诚,笃实君子的赤诚之心,光耀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