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诚评传(1)(8)

辛亥革命网 2013-02-0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余品绶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谨以此纪念伟大的辛亥革命先驱余诚先生逝世一百零三周年。,余诚评传(1),

四  余诚和同盟会

  到东京后,余祖言按照湖北官方预先的规定,入弘文书院速成师范科学习。

  余诚所就读的学校不详。壬子版《余氏宗谱》记载余诚的留学情况,只有七个字:“历逰日本各学校”。究竟他在哪些学校里注册了学籍?学了些什么专业?最后毕业于何校、何专业?我们目前都不知道,有待进一步的查寻。清末留日学生的情况,尤其是自费生,非常复杂。自日本学者实藤惠秀的《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这一经典专著发表以来,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和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了,但遗憾的是,笔者仍未查找到余诚的资料。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到日本,余诚就非常积极地投身到反清的革命活动中去了。余祖言在《志士余仲勉传》中说他“尽力结合中国、湖北、黄州等会”,这是指余诚一到日本后就尽力与河南同乡会(馆)、湖北同乡会(馆)、黄州同乡会(馆)等民间地域性社团组织相结合,首先从故土乡亲的感情出发,广泛认识留日学生,进而从中逐步发现和深入联系志同道合者。(品绶案:《志士余仲勉传》中这里的“中国”一词,指的是“河南〔省〕”。“中国”同乡会〔馆〕就是河南同乡会〔馆〕。)

  《志士余仲勉传》中又说余诚“密与广东遗老某学制炸藥及弹放术”。余祖言生前曾对余佩鸿说过,除了这位“广东遗老某”之外,余诚还向另一位“原来在汉阳铁工厂工作过的技士某某”学习过这方面的技术。

  余诚既然积极地从事这些革命串联工作和特种技术的学习,那么除了日语课程之外,少有时间去系统地攻读其他的专门学科,是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的。要言之,在日本,余诚很快就变成了一位职业革命者。

   一九〇五年秋,孙中山先生由欧洲至日本,主张联合革命势力,统一行动。余诚对孙中山先生的主张非常赞同,于是“时与(孙中山先生)密谋,助成同盟会,中山大奇之。”(《志士余仲勉传》)

  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初期(乙巳、丙午两年)之会员名册》(案:乙巳年即1905年,丙午年即1906年)中,载有湖北籍的会员共计一百〇六位。而在“加盟  年  月  日”这一栏下面,明确记录着是“乙巳六月二十八日”(这是最早的日期)的仅有六位,另“乙巳六月”的一位。现谨依原顺序恭录如下:

      时功玖   荆州府枝江县      乙巳六月二十八日

      耿觐文   安陆县             乙巳六月二十八日

      余仲勉   麻城县             乙巳六月二十八日

      周  斌   江夏县             乙巳六月二十八日

      陶凤集   南漳县             乙巳六月二十八日

      蒋作宾   应城县             乙巳六月二十八日

      陶德瑶   襄阳府襄阳县       乙巳六月

  遵照孙中山先生的指示,余诚与黄兴、宋教仁、田桐、胡汉民、张继、居正、陈天华等成立《民报》社,积极进行革命宣传工作。余诚的热情和能力,这时得到了充分的施展。二十多年后,余祖言忆及此时的情形,犹满怀深情地赞颂着余诚和同盟会的战友们:“我昔逰东京,遇君户川畔。於时同盟会,树义唱扶汉。君与吾族弟,奔走交相赞”!

  辛亥革命志士温楚珩先生回忆道:同盟会成立后,“统一革命组织,宣布党纲,出一月刊 ,名曰《廿世纪之支那》,经清公使向日政府交涉取缔,第二期乃改名《民报》,推章太炎为总编辑。撰文者有刘师培、汪精卫、胡汉民、汪寄生、黄侃、田桐、余诚等。”(《辛亥革命实践记》)

  待《民报》出到第二期的时候,余诚已经回到了国内,他通过秘密渠道获得了该期《民报》,并在日记中高兴地赞道:“第二期《民报》极好,可为吾党前途庆也!”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