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诚评传(1)(5)
辛亥革命网 2013-02-0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余品绶 查看:
余祖言的品德和学业都很优秀,乡里乡外,名声极佳。他十五岁中秀才,十六岁便以“学行兼优”被拔为岁贡。稍后被大户人家聘为塾师,不到二十岁就开始了教书生涯。又曾数次到黄州和武昌访友或“进修”,譬如,黄侃(季刚)的父亲云鹄先生任江汉书院山长时,余祖言曾去“应江汉书院试”,被“取列超等”,用今天的话说,叫“充电”。现在受命担任家学的“山长”,自然是愉快胜任的了。
余子敦故居,余诚少时回余家冲即居此,最后去世也在此 余品绶摄
商城家中的变故,故乡开办了家学,两件异地同时、看似不相干的事情,改变了余诚的人生轨迹。
1895年,余子敦将十一岁的余诚从商城带回老家余家冲,住在了自己的家里,并送他进了家学。不论对于先生余祖言,还是对于学生余诚,豹脑岩上这四、五年的教学生活,都是一段非常重要的人生经历。
一方面,作为科试教育的基层实施者,余祖言不得不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带着余诚等人一起去对付未来考棚里必考的那些陈腐的东西,“昔时科试共沉迷”(余祖言诗),无可奈何!另一方面,“甲午”战败以来,全国的有识之士都在思考如何“救亡图存”,作为新兴思想的先觉者,余祖言又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启蒙者的大任。他反思周秦诸子和汉学,尤其用心于明末清初顾炎武等人明道救世的思想和“西人”治国强国的“法度”,以古鉴今,中西对照,乘着在山外借来的“东风”,充满着激情,辛勤地教育余诚等人,启迪他们的救国救民思想,同时也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着自己。
可以想象得到,在豹脑岩家学的几年,在余祖言和余诚的脑海里,经历着一种怎样的激荡和碰撞!感受着一种怎样的痛苦和焦灼!
应该说,余祖言数年的努力,已在余氏兄弟们的心中积累了大量的干柴,现在需要的是火,哪怕是一粒微小的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