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5)

辛亥革命网 2011-03-05 00:00 来源:学术月刊 作者:胡绳武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完全意义上,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解放问题之所以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并不是偶然的。这不仅仅因为两千多年来,中国妇女“奴隶于礼法、奴隶于学说、奴隶于风俗、奴隶于社会、奴隶于宗教、奴隶于家庭,如饮狂泉,如入黑狱。”而且还由于二十世纪初年,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和封建统治的极端腐朽,千百万农民和其他的小生产者破产,大批妇女流落城市,过着难以形容的屈辱与苦难生活,出现“今日中国一般妇女受惨毒为五洲万国所未闻”的情况,这自然会在当时的革命党人的头脑中有所反映。

    总之,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之所以能够对封建家族制度与宗法伦理思想进行揭发与批判,是与他们具有了科学、民主、自由、平等、进化、竞争等文化价值观念分不开的。其揭发的广度,可以说涉及到封建家族制度和宗法伦理思想危害性的各个方面,其批判的程度,也是空前尖锐激烈的,但在认识上却不免有错误之处。例如,他们所说的“欲革政治之命者,必先革家族之命”,这如果是说,要参加革命,必须先从封建家族制度及宗法伦理观念的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这自然是对的。但是,如果是说要进行政治革命就得先进行家庭革命,就不免本末倒置了。再就是,他们对封建家族制度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缺乏具体的分析,斥之为万恶之源,也是不科学的。限于时代和认识,我们自然不会苛求于前人。尽管辛亥革命一时没有能够完成改造封建家族制度,清除宗法伦理思想在社会上的有害影响,但却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开辟了道路。

    以上我们就破除君主偶像,确立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信念:批判封建家族制度,主张女权革命,反对族权、父权、夫权,宣传妇女解放等方面,略论了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但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并不限于上述方面。它还表现在,主张学术民主,反对学术专制;宣传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宣传无神论,反对有神论;主张科学,反对迷信;主张进化论,反对崇古、法古:主张新教育,反对旧教育;主张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新史学,反对旧史学:主张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等诸多方面。并且在有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以使用白话文,创办白话报为例,据研究,晚清最后十年间出版的白话报逾百份以上。其出版地遍及全国,但以长江流域的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最盛行。以一个地方计算,上海占二十余份,最令人瞩目,北京次之。这种白话报的盛行,是与革命形势的发展,和知识分子的革命化密切联系着的。许多白话报的创办者,“不乏是革命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人。他们之创办白话报,不仅是一时共同的认识,而且是一种默契分头进行的结果。诚如蔡元培说,他们之发行俗话报,其中一种作用,‘表面普及常识,暗中鼓吹革命工作。’实际上,晚清的革命白话报,确能为革命运动,在舆论上作了先导,是清末革命思想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与客观上革命的要求分不开的。

    综合上述,可以看出,在整个辛亥革命时期,始终有一支以批判封建传统思想为中心的思想解放潮流。其范围已涉及政治制度、学术思想、家族制度、社会伦理、妇女解放、风俗习尚、教育、文学、语言等各方面,表现出相当全面和彻底的思想解放要求。其倡导者和参与者有蔡元培、邹容、章太炎、章士钊、陈独秀、张继、刘师培、吴稚晖、柳亚子、苏曼殊、马君武、李石曾、金一、鲁迅、邵力子、吴虞、陈去病、高旭、谢无量、高一涵、高语罕、林懈、丁我初、马叙伦等人。这些人,一般受过传统教育,对传统思想文化有较深的理解,但却热衷于新的知识学问。他们主要从事革命的宣传和教育文化的扩展工作,多未参加实际的武装斗争。他们不属于革命党人中的主流派,而是革命党人中的另一部分人,是少数。他们虽都参加批判传统思想的活动,但程度则有所不同,前后亦有变化。如章太炎、刘师培,虽也参加批判儒学,但并不否定孔子,只是否定其“至圣”的地位,把他降为百家之一,并肯定其在学术教育上的贡献。后来又成为反对醉心欧化,主张发扬国粹的国粹派。在这些人当中,不仅能够站在批判传统思想的前沿,而且在解放思想的各个方面都有所表现的当推陈独秀。

    总括辛亥革命时期思想解放的内容,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与初期新文化运动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它既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也是它的思想渊源。再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初期《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陈独秀、蔡元培、鲁迅、马君武、吴稚晖、苏曼殊、谢无量、李大钊、胡适等人来看,其中除李大钊、胡适等少数人外,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辛亥革命时期主要从事思想文化宣传工作的革命党人。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初期的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时期思想解放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深入和发展。从近代人们思想解放的角度来讲,它是从戊戌维新到“五四”运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