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网 2011-03-05 00:00 来源:学术月刊 作者:胡绳武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完全意义上,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完全意义上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事实上,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即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运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戊戌维新运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所起的思想解放作用,学术界历来都是充分肯定,并从各方面加以论证的。可是唯独对辛亥革命在思想解放方面所起的作用,长期以来却评价不高,甚至贬低。陈独秀在1923年所写的一篇文章中就说:“1911年10月10日的中国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的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陈独秀作为辛亥革命的亲身参加者,并在思想解放方面起过作用的人,为什么会有上述看法?从有关的研究来看,这很可能与陈独秀对辛亥革命时期以“排满革命”作为宣传中心有强烈的满有关。类似陈独秀的看法,在学术界也存在着。有的论者经过研究概括地指出这种情况说:“有的研究者认为近代80年的文化历程经历了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维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三个阶段,把辛亥时期思想文化包括在戊戌思潮阶段,没有它的独立地位。有的研究者则认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忽视了思想文化,其贡献远不如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有的研究者认为辛亥革命只是制度层次的变革,‘五四’新文化运动才进入思想文化层次的变革。有的研究者甚至断言,辛亥革命只是打落中国最后一顶皇冠,别的毫无意义。”应该说,这种看法并不符合实际,不是实事求是的。实际上,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在鼓吹民族民主革命的同时,对紧紧禁锢着人们头脑的以王权为中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旧制度、旧思想、1日观念、旧习俗,也进行了猛烈的冲击,开展了一场有声有色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辛亥革命时思想解放运动的继承与发展。1983年在我和金冲及同志合作由我执笔所写的《辛亥革命与初期新文化运动》一文中,曾经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所提出来的主要问题,在辛亥革命时期几乎都提出来了。但是,那篇文章的着眼点,主要是说明“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从一个重要的方面来说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来龙去脉及其发生的必然性,对辛亥革命时期思想解放的本身及其意义,并未多作述论。为了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刘辛亥革命在思想解放方面的认识不足特写此文作为对辛亥革命九十周年的纪念。从史实出发,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1.破除君主偶像,确立起建设民主共和国的信念

    在中国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社会上有很深的影响。“民不可一日无君”的思想长期统治着人们的头脑。孙中山在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被视为“乱臣贼子”;康有为在戊戌维新期间声泪俱下所说的处处不忘“列祖列宗及我皇上深仁厚泽涵濡煦育数百年之恩”那类的话;梁启超在《清议报》上连篇累牍地把光绪皇帝描写成千古未有的大圣人,把整个中国的安危存亡说成都系于他一个人身上的那些话,就可以说明要把人们从传统的王权主义的思想中解放出来,是件多么困难的事情。然而义和团反帝运动失败后,随着民族危机形势的日益严峻,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开始出现,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让人们从“民不可一日无君”的传统思想中解放出来的时刻终于到来。1901年夏,由秦力山任主编的《国民报》第2期上发表的《说国民》一文中,一开始就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今试问一国中可以无君乎?”接着就直截痛快地回答道:“可”。

“又试问一国中可以无民乎?日:不可。”“故国者,民之国,天下之国即天下民之国。”“故凡是受君权之压制而不能为法国人之所为者,非国民也;凡受外国之压制而不能为美国人之所为者,非国民也。”这里作者已隐约地提出用革命手段实现民主共和国的思想。这些在今天看来已极为平常的话,可是在当时却是具有石破天惊的意义。

    《国民报》这篇说出“一国可以无君”的文章,是以隐晦曲折的方式表达出革命倾向的,而且该报是在日本出版的,所以影响还不显著。要鲜明地举起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旗帜,还有待于革命形势的进一步发展。

    在国内公开举起革命的旗帜,宣传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封建专制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是1903年春从日本留学归国年仅19岁的邹容所写的《革命军》一书。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