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的思想启蒙和辛亥的革命风暴(3)

辛亥革命网 2011-03-05 00:00 来源:史林 作者:汤志钧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近代中国历史是发展迅速的,特别是甲午战争以后。“,戊戌的思想启蒙和辛亥的革命风暴,

康有为神化孔子,“托古改制”,也有人“深恶长素孔教之说,遂至激而诋孔”。章太炎在《诸子学略说》中论述儒家时说:“儒家之病,在以富贵利禄为心”,“孔子之教,惟在趋时”,“用儒家之道德,故艰苦卓厉者绝无,而冒没奔竞者皆是”。“孔子讥乡愿,而不讥国愿,其湛心利禄又可知也”。对儒家及其创始人孔子进行了批判。值得注意的是,这篇长文刊登在以儒学为“国家固有之学”的《国粹学报》上,这正反映了孔子“权威”地位的转移。

    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但京师大学堂还是成立了,各地也纷纷开设学校,“废八股为策论”的“上谕”也颁布了,试题再不是依据“圣经贤传”,课程兼学西方科技,连多年来受到压制的妇女也能“禁缠足”,人“女学”了,这不能不说是巨大的社会变动。

    维新的启蒙,促使了学校的设立、学制的改革,一些青年还出国留学,新的人才蔚然成长,辛亥革命风暴的掀起,与此有关。

    还在维新运动时期,湖南就已开设时务学堂,以梁启超为中文总教习,韩文举、叶觉迈、欧榘甲为分校习,李维格为西文总教习,普通学讲经学、诸子学、公理学、中外史志及格算诸学。专门学则授以公法学、掌故学、格致学。这和过去塾师的专授四书五经显然不同了。

    据《湖南时务学堂遗稿>中的“学员提问”,有姓氏可据的,有李炳寰、蔡艮寅、周镇藩、邹代均、董瑞麟、李洞时、黄汝銮、李渭贤、周宏业、唐自杰、戴修礼、汪燮、谭学芹、唐才质、蔡钟沅、徐世琮、李泽溟、方传鸾、戴敦赢、郑宝坤、杨树达、杨树藩、左景伊、谭国黼、杨树毂、成曜亭、杨士辉、沈崇德、陈其殷等。其中蔡艮寅,字松坡,参加自立军,失败后,改名蔡锷,人日本成城士官学校习陆军,立志“流血救国”。1904年,毕业回国,在广西从事军事教育和督练新军。同盟会举行镇南关起义,他事先秘密会见黄兴,“共谋革命”。唐才质,唐才常之弟,参加自立军。李炳寰,自立军死难烈士之一。蔡钟沅,钟浩之弟,也参加自立军。

    实际上,时务学堂学员,并不止此,据古哀洲后死者(林绍先)原稿、赵必振增补之《自立会人物考》和《汉变烈士事略》,湖南时务学堂学员参加自立军死难的还有林圭、田邦璇、唐才中、周南、蔡钟浩。又据冯自由:《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时务学堂学员参加自立军的还有林述祖、范源廉、李群、陈为璋、秦鼎彝。除死难者外,幸存而投身反清革命的也不乏其人。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